最近一張病人術前字條在朋友圈里熱傳。5月10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一位做過喉癌手術的病人因為無法說話,在腹股溝疝手術之前用筆寫下了一張字條交給主刀醫生李培明,聲明手術如生異常,家人不得與院方和醫生發生任何不理智的行為。這是李培明從醫28年來第一次收到的病人字條,滿含信任的字條讓醫生倍受感動。
僅5月份以來,全國各地就連續發生了多起暴力傷醫的惡性事件,既加劇了醫患矛盾,也讓醫護人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此語境下,青島這位病人給上海醫生留下的術前字條,猶如一縷溫暖的春風,吹在了航行在冰層中的醫患小船之上,令人倍感溫暖,也令人動容。
醫患關系的惡化,既有醫生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原因,也有患者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胡攪蠻纏等方面的原因。從公布的惡性案例看,更多時候是患者的原因。
拋開執業水平和個別醫生職業道德差而論,絕大多數醫生都具有仁心仁術。之所以醫患矛盾增多,醫患關系緊張,主要是患者對醫生缺乏信任、甚至懷疑醫生醫術和職業道德。解鈴還須系鈴人,減少醫患矛盾、改善醫患關系,更多地需要病人對醫生的理解和信任。
前不久,網上流傳著各種“翻船體”.其實,醫患之間也有一艘小船。與其他小船一樣,醫患的小船也是說翻就翻。而病人對醫生的信任則是確保小船不翻的“壓艙石”.在醫患關系日益惡化的今天,我們期待著更多的術前字條能夠為醫患之船壓艙抗翻。
當然,確保醫患之間的小船不“說翻就翻”,僅有文中提到的術前“有字字條”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無字字條”——病人從內心理對醫生的理解和尊重。只有病人信賴理解醫生,醫生才能更加自信,才能超常發揮水平,最終實現手術成功,患者康復。
在病人對醫生的充分信任基礎上,也需要醫生進一步提高執業水平、樹立醫者仁心的職業道德,用自己高超的醫術為患者揚起健康的風帆。當有了信任的壓艙石,有了醫者仁心的風帆,醫患之間的小船就會劈風斬浪,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