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我國殘疾人類型呈現明顯變化,聽力和言語、智力以及視力殘疾都出現了顯著下降趨勢,肢體和精神殘疾卻呈現顯著上升趨勢,且精神殘疾在弱勢群體中的現患率更高,而肢體殘疾在農村居民中的現患率更高。7月14日,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鄭曉瑛教授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中國殘疾率在20年間的變化趨勢分析》,在線發表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報》上。這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公報》首次發表中國殘疾研究的重大成果。
研究表明,1987年至2006年,我國殘疾人數量從5270萬上升到8460萬。與美國相似,中國的加權殘疾率在過去20年間有所上升,這可能主要是由于殘疾人預期壽命延長所引起。但同時致殘原因譜也發生了流行病學轉變——營養不良、傳染性疾病等致殘的因素顯著下降,而慢性疾病、意外傷害等導致殘疾的因素在增加。這一結論與美國和西班牙的相關研究結論一致。
研究估計,我國殘疾人規模還會繼續上升,了解殘疾現患率的嚴重程度及其變化趨勢,對于改善人口健康以及殘疾人群體的生活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