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7日,在第十一屆中國心腦醫學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吳以嶺教授介紹了中醫脈絡學說的構建,并展示了該學說指導下心腦血管病研究的豐富成果,引起參會代表的興趣和關注。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吳以嶺教授)
吳以嶺院士指出,中醫學是基于臨床實踐而發展壯大的,中醫領域的傳承和創新應該站在學科前沿,以重大社會需求為導向,將理論創新、臨床療效改進和創新藥物研發緊密結合起來進行。其中,臨床實踐是基礎,理論假說為指導,治療方藥為依托,臨床療效為標準。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吳以嶺院士和團隊開展了兩項國家973項目研究,即2006年的"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血管病變防止基礎研究"和2012年的"基于心腦血管病變的脈絡學說理論研究".
脈絡學說的構建
吳以嶺院士以"源于經典、創新理論、科學求證、指導臨床"為指導思想構建了脈絡學說框架(圖)。
脈絡學說源于經典。現代醫學中的血管病在漢代以前的文獻中多有記載,例如,腦血管病相當于古代文獻中的"中風",心絞痛古代為"心痛",心肌梗死古代稱"真心痛",心律失常稱"心悸",周圍血管病稱為"脫疽"等等(注:中西醫病名不能完全對等,其內涵及外延有所不同)。
經脈包括經絡和脈絡,經絡學說形成系統理論并在后世廣泛應用,而絡脈學說未能系統整理及發揚光大。
吳以嶺院士站在《易經》中道器變通、成就事業的高度構建了脈絡學說的主線。"形而上者謂之道",首先從哲學層面上把握疾病規律;"形而下者謂之器",用自然科學"格物致知"的思路指導形體解剖和醫療實踐;"化而裁之謂之變",形成了以四診、八綱、臟腑和六經辨證為核心的方法路徑;"推而行之謂之通",將創新成果在實踐中推廣應用;"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讓研究成果造福于人民是醫者的事業和最終目標。哲學、臨床和解剖是脈絡學說形成的三要素,使脈絡學說既能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又有實踐應用的廣度。
"脈"是中西醫結合研究血管病變的結合點。中醫的"脈絡"和現代醫學的"血管系統"在解剖形態上是同一的。中醫學所講的"脈",首先是古人"割皮解肌"解剖而看到的人體結構,是臟器的一種,"奇恒之府"之一。
脈絡學說突出"調"的干預策略。不同于現代醫學對抗和替代治療,中醫治病講求一個"調"字,追求人體內外環境的和諧與平衡,并調動人體自身的保護機制,調而達到"平"的狀態,實現人體這個復雜系統的自適應、自調節、自修復和自穩態。
脈絡學說指導心腦血管病研究
吳以嶺院士以脈絡學說為指導,開展了心腦血管重大疾病的系統研究,包括治療心腦血管病的通心絡膠囊、治療心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和治療心力衰竭的芪藶強心膠囊。上述3個組方均在臨床中應用了15-20年。
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心律失常的研究
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心律失常具有調平、快慢兼治的特點。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研究結果顯示,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室性早搏心律失常(n=859)總有效率優于美西律(65.8%vs50.7%,P<0.001),治療陣發性房顫(n=349)與普羅帕酮療效相當(62.3%vs58.6%,P>0.05),治療緩慢型心律失常(n=268)總有效率63.5%,優于對照組(P<0.001),平均提高心室率7.09次/分,心室率越低提高越明顯。實驗研究表明,參松養心膠囊具有改善心悸微循環血流灌注的作用,從而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臟功能。
通心絡治療心腦血管病研究
實驗研究表明,通心絡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其療效與辛伐他汀相當,在調節NEI網絡穩態失衡方面,優于辛伐他汀。表明,通心絡既可改善局部病理損傷,又能調節整體功能失調。
研究表明,通心絡能穩定易損斑塊,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其穩定斑塊的作用與辛伐他汀80mg劑量組效果相當。通心絡對急性腦梗死缺血區微血管具有保護作用,可搶救缺血半暗帶、縮小腦梗死面積,從而改善神經功能;通心絡在縮小腦梗死面積方面優于丁苯酞。
總之,通心絡具有血液保護、血管保護和組織保護(心肌保護和腦保護)的三重保護作用。在血液保護方面,其降脂、抗炎與他汀具有協同作用,具有抗凝、抑制血栓、減少阿司匹林抵抗的作用。
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的研究
研究表明,芪藶強心膠囊可減少心肌細胞凋亡和自噬、促進心肌細胞增殖、改善心肌能量代謝、治療心律失常,從而產生抗心衰的作用;其強心作用與洋地黃類藥物(地高辛)相當,降低腎臟水通道蛋白2優于速尿,抑制AngⅡ優于雷米普利,抑制心室重構優于美托洛爾。
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衰512例循證評價表明,它能顯著降低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p<0.01),NT-proBNP下降超過30%.該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2013年6月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JACC評論,"中醫藥讓衰竭的心臟更加強勁","這項富有前景的研究已經打開了一扇如何利用最新科技研究傳統中藥活性成分在心力衰竭治療中協同作用的大門,這是一個挑戰,對此我們應該熱烈擁抱".
如今,中醫絡病學已經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我們期待著它創造更大的價值,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止做出更大貢獻。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