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拍攝現場,演員潘虹、謝君豪、尤勇(左一至左三)在手術室接受醫生的專業指導。
《醫者仁心》劇照
眼下,正在央視八套熱播的大型醫療職業劇《醫者仁心》中的醫患關系成為了觀眾熱議的話題。昨天,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衛生局聯合舉行《醫者仁心》醫患座談會,討論醫患關系的有關話題。昨天,來自重慶市的醫務人員代表、患者及家屬代表、市衛生局機關干部代表,一起談了自己工作、就醫的切身感受,和觀看電視劇《醫者仁心》的體會。座談會上,一位與會者認為,這部電視劇敢于揭露醫療環境與體制中的陰暗面,揭露醫患矛盾,醫務人員間的矛盾,醫務人員和親人間的矛盾,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重醫附一院院長任國勝介紹說,劇中優秀醫生的化身“鐘立行”仁心仁術的形象在患者心中產生了很大影響,前兩天就有患者慕名到該院找“鐘立行”看病,“我們告訴他,這里的醫生都是‘鐘立行’”。
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樊偉說,《醫者仁心》直面醫患**,將醫生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正面形象和收回扣、塞紅包、亂開藥的負面典型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讓更多人真實了解醫生這一特殊職業。
自曝:副院長曾**躲醫鬧
昨天,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汪濤說,看《醫者仁心》,讓他回憶起自己曾經處理過8起醫鬧**。有一次,有人在醫院停尸鬧事,堵在辦公室門口,他要出去開會,只得**越窗脫身。
“有些醫患**,并不是醫務人員的錯,可患者就認定是你不對,導致很多醫務人員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汪濤說,他也曾單刀赴會過一些職業醫鬧,這些職業醫鬧幫死者家屬鬧事,從賠償金中收取30%~50%的“***”。
揭秘:重醫附一院40多人參演
任國勝是重醫附一院的院長,是《醫者仁心》的醫學顧問。昨天他介紹,重醫附一院有40多位醫生和護士參演了這部電視劇。任國勝見證了這部電視劇的拍攝過程,劇中很多手術場景是真實的,醫生護士也是現實中的醫生護士。
觀劇感想
“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的是生命”
唐曉鈴 重慶市三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
我從醫17年,一直努力去做一名優秀的護士,不讓自己在重復的、甚至是機械的工作中麻木,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的是人,是生命,萬不可大意。時時關注著年輕護士們的操作,提醒她們嚴格執行各項規程,保護患者的同時也是保護自己,對患者負責的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負責。
《醫者仁心》劇中的一句臺詞,給我很大觸動。“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為什么會這樣呢?什么時候起醫患雙方開始對立了?互相依存又互不信任!今后醫患關系該怎樣相處呢?我堅信人與人間的友善始總是永恒不變的,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有寬容 醫生才能安心治病”
田飛斌 重醫附一院膽囊切除術后患者
不少人感慨當前醫患關系的復雜和某些醫生職業道德出了問題,在我看這部劇之前,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現在我要說,人們在對醫生發出質疑的同時,卻不知道背后醫生付出多少,承受多少,失去多少。醫學有其局限性,腫瘤的治療更是如此,患者也應該多理解醫生。
我覺得,社會和患者都應該對醫生護士多一份理解,只有社會對他們寬容了,他們才能安心治病,受益的最終還是我們患者!
醫生的“冷酷”其實是一種理性
吳亮軍 重醫附一院患者家屬
我深切感受到醫務工作者工作的辛苦。我也有親人受傷入院,醫護人員的辛苦照料深深地打動了我。不少人說醫務人員冷酷,但其實那并非是冷酷,而是一種理性。作為一個特殊行業,他們必須保持高度的理性。同時,他們也是人,也有無法解決的醫學難題。所以,病人及家屬應理性地看待醫務工作者,認同他們的工作。
發言摘錄
“醫患矛盾多是溝通不暢造成”
任國勝(重醫附一院院長):劇中優秀醫生的化身“鐘立行”,實際上代表了現在醫生的主流:敬業、執著、仁心仁術,默默為醫學事業,為患者奉獻犧牲。這部電視劇真實反映了醫生職業生活,社會公眾和患者將更加了解醫院、了解醫生,促進醫患和諧。
高丹(市中醫院院長):感謝編劇創作出這樣一個好劇本。《醫者仁心》不僅反應面大,而且真實。它反映了現今中國醫療環境與體制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如醫患矛盾多,高價醫療問題,紅包問題,還有中國醫療環境與體制中深層次的陰暗面。
樊玲(市中醫院針灸科護士長):從事了十幾年的臨床護理工作,從護理角度來看這部電視劇,不僅產生了共鳴,也學到很多。作為一名護士,每天與病人打交道,溝通是最有效解決矛盾的,而現在出現的醫患問題,多是醫生與病人溝通不暢造成的。
江程澄(市中醫院呼吸科主任):看過這部電視劇,想起中國醫療環境與體制的諸多問題,自己曾經想要放棄過醫生的工作,也到國外進修后想留在國外,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國,要做一名稱職的醫務工作者,不能因為艱難而放棄最初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