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是世界最常見且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對于原發性肝癌的產生,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黃曲霉毒素污染等因素外,學者們又把目光投向了環境。日前,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聯合廈門大學公共與衛生學院、福建省廈門市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等單位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有機氯類農藥可能增加原發性肝癌發生風險。
有機氯類農藥是含有機氯元素的有機化合物,主要分為以苯為原料和以環戊二烯為原料兩大類,前者包括應用最廣的早期殺蟲劑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DDT)、殺螨劑三氯殺螨醇、殺菌劑五氯硝基苯等;后者如作為殺蟲劑的氯丹等。有機氯類農藥廣泛適用于植物病蟲害防止,但在蔬菜瓜果中可能會部分殘留而被人體攝入。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城市環境與健康重點實驗室申河清課題組,聯合多家科研單位,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開展對照組實驗,測定了健康人群與肝癌患者血清中有機氯類農藥的人體暴露水平。研究結果提示,在原發性肝癌患者中有機氯類農藥殘留量較高,有機氯類農藥有可能增加原發性肝癌發病危險。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