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看病貴、看病難以成為不爭的社會問題。由于醫療資源短缺,很多醫療機構會通過加大醫師的勞動強度來緩解看病難問題,醫師連續加班等問題非常普遍,甚至出現過勞死的案例。同時,醫生勞動強度過大是否對患者安全有益已引發爭議。8月16日,中國醫院協會發布患者安全目標(2014-2015),將醫務工作者的工作負荷對患者安全的影響納入其中。
中國醫生勞動強度過大
提到醫療行業,只有更累,沒有最累。統計了一下醫生們每周工作時間,大多在60-70個小時之間。這樣長的工作時間,在大多數醫生眼中,只是小菜一碟,最可怕的是連續多日工作。
很多人有過連續工作60個小時的經歷,也有人連續工作三個日夜,之后極度勞累反倒睡不著覺,崩潰到坐在地上大哭。最高記錄是一位外科醫生,連續5天4夜,還有人說曾經連軸轉,累到尿床……
有位醫生吐槽:住院總后期,我腸胃炎高熱40度,發著燒還堅持值了一天班,第二天本來也是我的班,可高燒不退,到下午頂不住了,終于給主任打了電話,主任找了一個二線替我,但同事們都表示很不高興。后來,我不得不挨個送了禮物,以表歉意。我能理解,每個人的活都那么多,大家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特殊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醫生不可能過上“朝九晚五”的生活。
醫務人員勞動強度納入患者安全目標
半天內看四五十個患者,中國醫生這樣的勞動強度總是能驚呆老外。“太敬業了”有時并不是對中國醫生的贊美,而是對優質醫療資源稀缺的另一種描述。中國醫院協會于8月16日發布了患者安全目標(2014-2015),將醫務工作者的工作負荷對患者安全的影響納入其中。
患者安全目標包括:
一、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正確識別患者身份
二、強化手術安全核查,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術式錯誤
三、加強醫務人員有效溝通,完善醫療環節交接制度,正確及時傳遞關鍵信息
四、減少醫院感染的風險
五、提高用藥安全
六、強化臨床“危急值”報告制度
七、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墜床等意外傷害
八、加強醫院全員急救培訓,保障安全救治
九、鼓勵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構建患者安全文化
十、建立醫務人員勞動強度評估制度,關注工作負荷對患者安全的影響
好好活著才能造福更多病人
這是來自美國醫師協會主席Jeremy A. Lazarus對于醫生個人健康的忠告,獻給所有的醫務工作者:
在這變幻莫測的時代,壓力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作為蕓蕓眾生,我們與病人一樣同樣受制于誘惑,飲食不規律,推遲鍛煉,酗酒等在我們身邊也時有發生,有來自壓力、焦慮、抑郁或倦怠的威脅。
我堅信,如果連我自己都沒有騰出時間來保持健康和體形,那么我將無法勝任美國醫師協會主席這項工作,而同時,我也無法面對我的病人。
作為醫生,我們都有責任維護我們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多項研究已經表明,那些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醫生能夠更好地照顧病人。同時,病人也更傾向于咨詢那些健康的醫生,并樂意聽取他們的建議。
醫生健康可不是小事。美國《合理醫療費用法案》強調預防和健康,健**活方式咨詢正成為一個重要的醫療實踐行為。美國十大主要死亡原因的前 4 位都受到個人生活方式的影響,意味著醫生需要關注生活方式并將與其他醫生就這一話題討論作為日常慣例。
如果你是屬于那種不斷地承諾“不久就會”停下腳步、改變生活習慣的那類人。那么我建議,此時此刻,你就應該審視自己并作出改變。
據悉,1989年,紐約州率先執行嚴格的規定限制住院醫生的工作時間,2003年,美國正式立法規定住院醫生一周工作不得超過80小時,值班后必須休息10個小時。現在美國醫生每年還有資格重審,其中包括有無疾病,會不會影響判斷力及工作,這既保護了醫生,同時也保護了病人。
鑒于此,中國的醫生們也忍不住暢想:為了醫療安全,我國的衛計委門是否也能立法,對醫生的工作時長做出規定?是否當醫生連續工作到一定時長,就可以停下來休息休息,以補充體力?這樣才是對患者負責任的表現。每周連續工作超過一定的時長,是否可以給予合理價值的加班費?這是對勞動價值的尊重,也是對醫生的行醫熱情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