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表示,嬰兒何時注視其他人的眼睛,能持續多久,提供了其是否有可能出現自閉癥迄今為止最早期的行為學信號。
在周三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們利用眼球追蹤技術發現,那些在3歲時確診患自閉癥的孩子,相比沒有患上自閉癥的孩子,在襁褓中注視人眼睛的次數較少。但跟研究人員預測的正好相反,這種差異并沒有在嬰兒出生時顯現出來,而是在出生幾個月后有所表現,自閉癥專家說,這意味著在發展到自閉癥階段期間,可能還存在著一個窗口,可以中止或延緩病情發展。
這份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的研究發現,那些后期被確診為自閉癥的嬰兒,在2-6個月時較少注視人們的眼睛,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對別人眼睛的注意力越來越小。相比之下,未出現自閉癥的嬰兒注視他人眼睛的時間越來越長,這種上升趨勢直到9個月大時才停止,而且直到幼兒階段,仍然可以專注地凝視別人眼睛。
“這篇論文是一大飛躍,”并未參與這項研究的朗尼·澤威根鮑姆說。他是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兒科醫生、自閉癥研究人員。“它記錄下了2-6月齡嬰兒的發展變化,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發現。”
論文作者沃倫·瓊斯和艾米·克林兩人都來自馬庫斯自閉癥中心和艾默里大學,兩人的研究還發現,那些隨著年齡增長,注視他人雙眼的時間出現最劇烈衰退的嬰兒,患上的自閉癥最為嚴重。
“眼部注視衰退最快的孩子,在日后的社交能力上遇到的障礙最大,而且顯現出的癥狀也最多,”馬庫斯自閉癥中心的研究主管瓊斯說:“這是目前已知有關社交障礙最早期的癥狀,而這與病情結果與癥狀嚴重程度都有關聯。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利用這個發現來開發一種工具,用于早期甄別”自閉癥兒童。
如果沒有自閉癥中心的技術與專業支持,家長和兒科醫生是無法觀察到嬰兒眼部注視的區別的。瓊斯醫生說:“我們不想讓家長擔心,覺得如果寶寶沒有一直盯著自己的眼睛看,就會有問題,”他說:“不是這樣的,孩子們會看各種各樣的地方。”
據瓊斯說,自閉癥治療現在的開發程度還不夠高,無法適用于嬰兒,但現在人們已經在努力,希望能為最小只有12個月的嬰兒提供強化行為治療。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自閉癥的**在不斷增加,從2002年的每150個兒童中一名增加到2008年的每88個兒童中一名。其中原因并不明朗,不過有些因素可能起到了作用,比如人們對這種障礙癥有了更多的了解,年紀較長的爸爸數目也越來越多。
瓊斯和自閉癥中心主任克林對兩組嬰兒進行了研究。其中一組是自閉癥高危組,由于他們的哥哥或姐姐患有自閉癥,他們患上這種障礙癥的可能性比普通嬰兒高出了20倍。另一組是低危組,家中沒有親戚患自閉癥。
研究人員評估了110個從2個月到2歲大的嬰幼兒,讓他們觀看表情友好的女性扮演可愛的看護者的視頻,然后將錄得的片段用10倍慢速播放。當嬰兒注視女性的雙眼、嘴巴和身體,以及背景處的玩具和其他物品時,眼部追蹤技術將記錄下來。到了3歲時,研究者評估這群孩子是否患上了自閉癥。最終他們使用了36個男孩的數據,其中有11個最終診斷患自閉癥。(他們排除了女孩的數據,因為當中只有2個患自閉癥。)
盡管研究的孩子數目不多——科研人員說他們現在正在對更多兒童進行研究——但未參加該項研究的專家們表示,研究結果十分重大,因為經過了仔細而又反復多次的測量,而且評估的不僅是孩子們的***,還顯示了長時間的變化。
“這項研究完成得很好,意義重大,”杜克大學自閉癥診斷及治療中心主任杰拉爾丁·道森評價說。她說,研究發現“這個嬰兒早期看來十分正常”這一點尤其值得關注,“這令我們窺見了大腦發育的線索。”
她說,對于這個發現也許可以這樣解釋:在出生早期,像注視人臉這類活動實質上“是由大腦較底層皮質區控制的反射”,在自閉癥兒童身上也許仍保留著。但“隨著大腦發育,孩子們開始以更為刻意的方式來從事這些行為。他們可以去看自己想要看的東西。我們認為跟普通孩子相比,這些孩子的較高層皮質區運作有所不同。”
華盛頓大學的兒童精神病學家、兒科醫生約翰·康斯坦丁諾說,這項研究顯示出“那些得了自閉癥的寶寶,在出生后頭幾個月里做的大多數事情都是正確的。”也許是在這幾個月過后,驅動自閉癥的基因才開始令正常發育偏離正軌,因此“他們時時刻刻、分分秒秒、一天接著一天注視的東西,跟別的孩子出現了根本的不同,正是這種累積起來的經驗令他們徹底走入了自閉癥的軌道。”
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后來得了自閉癥的兒童對人的嘴巴更注意,而且在正常孩子已經不再注意人的身體時,這些兒童仍然保持著注意力。更值得重視的是,那些得了自閉癥的兒童在一歲后更頻繁地注視物體,而正常孩子對物體的興趣已經減弱了。
“我們在測量寶寶們看哪些東西,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測量他們沒有看哪些東西,”瓊斯博士說。
道森博士則說,注視他人教會了寶寶們“面部表情、語言和姿態。如果將要得自閉癥的小嬰兒把注意力都放在物體上,他們真的錯失了這些學習的機會。”
專家們介紹說,在這項研究前,研究已經發現自閉癥的潛在跡象——包括個性、目光接觸和指認物品——可以在孩子未滿周歲時甄別出來。大部分兒童自閉癥患者是在3-5歲間得以確診的,不過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在孩子18-24個月間進行篩查。
但這項新研究顯示,需要開發出針對更年幼嬰兒的治療方法。“如果你等到孩子滿1歲半時才開始干預治療,火車早已經出站了,”康斯坦丁諾醫生說。
瓊斯則說,目光接觸“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
他進一步說,“我認為,如果我們是通過觸摸或聆聽偏好這些指標來監測兒童的社交參與性,也會得出一樣的發現,但這類行為更難測量。”
他和克林博士倡導最終能在社交發展生長曲線圖上使用視覺追蹤和其他量化指標,就像身體和體重曲線圖一樣。不過這兩位研究作者和其他專家也提醒說,研究結果尚需要在更廣泛的兒童身上得到驗證。
澤威根鮑姆和其他專家們表示,自閉癥十分復雜多變,因此視覺追蹤這一種測量方式不可能適用于自閉癥譜系障礙上的每一種綜合癥。但他們也說,這項研究有助于闡明對年幼的嬰兒增加社交參與治療的必要性,“要么得向他們強化社交體驗,要么用其他方式來讓社交變得更為愉快,”康斯坦丁諾說。
“在了解我們是否能提供某些預防性干預手段這方面,它確實代表著一大良機,”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神經發育障礙醫學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薩利·奧佐諾夫博士說:“也許我們可以避免讓這些孩子一落千丈,不至于進展到自閉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