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要看醫生還是砍醫生?
9月15日,王寶洺將一腔怒火化作17刀無情地砍向了醫生。在一個月之前的8月16日,29歲的陜西人盧成軍因年初在廣東東莞長安醫院看病沒好 轉,不遠千里坐火車趕到東莞把醫生劉中林砍死,將出來制止的醫生砍傷。9月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穆新林副教授遭到患者家屬毆打,左脛骨撕脫性骨折,頸椎 半脫位,脊髓水腫。
此起彼伏的醫院暴力事件,不斷提醒人們,醫患矛盾正在持續惡化。
8月16日,東莞長安醫院砍醫生事件發生后,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當晚8點20分趕到醫院,卻發現門診秩序井然,恐懼、激動后的醫護人員依然各就各位,“第一時間我對這里的醫護人員在發生了如此惡性的事件后所表現出來的克制與堅守,由衷表示一種敬意!”
但當他把現場處理的情況通過微博公布之后,還有不少的人不分青紅皂白、不明事理地首先認定醫生和醫院有錯,甚至喊出“殺得好”這樣失去理性的口號。于是,他激動地連發6條微博和一篇博文《他們真的該殺嗎》。
在同仁醫院徐文醫生被砍傷后的第二天晚上,在緊靠同仁醫院的北京醫院年輕醫生宿舍樓里,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這件事情。一位見習醫生剛和家里通完 電話,“我父親是醫生,當年不顧他的反對,我堅持選擇了學醫,就是想和他一樣救死扶傷。那是我的一個夢想,也堅持了很多年,但種種現實已經讓我開始動搖 了。”他很無奈,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這是一名即將成為醫生的年輕人的無奈,而醫生們如何看現在的行醫環境呢?中國醫師協會今年3月至4月進行的一項針對全國醫生的《醫師執業狀況調查問卷》顯示——近一半(48.51%)的醫療工作者對目前的執業環境不滿意,而滿意的比例僅為19.02%。
此類調查還在2002年、2004年和2009年分別進行過三次,分別有63.67%、48.4%、63.61%的醫師對其當時所處的醫療執業環境是不滿意的。
面對不斷惡化的行醫環境,基層醫務人員的各種抱怨,反應在今年三月的全國“兩會”期間,亟待改善的醫療環境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焦點話題。
2011年3月7日下午,全國政協第四次會議醫衛組聯組討論時,幾位政協委員的發言都直指各種醫院暴力行為,這時候,政協委員馮世良發言說: “有沒有一個醫生在手術失敗后對病人家屬說,是我的錯,我對不起你;有沒有一個醫生在用藥失誤導致事故后,承認是我用藥不當。我們如何對待患者,患者就會 如何對待我們。選擇了醫生,就要奉獻給病人,就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話音未落,安靜的會場頓時涌起一股聲浪,會場反應相當激烈,多位委員紛紛起立要求發言。一位沒有得到發言機會的政協委員說:“患者有了病,到底是該看醫生,還是砍醫生呢?”
從醫療糾紛到刑事案件——一個越來越普遍的規律
著名的醫學先驅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醫生有三件武器——手術刀、藥物和語言。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王曉燕在《中國醫院》雜志 2011年第7期發表的題為《影響醫患關系的醫方語言的道德環境分析:基于B市五家醫院的實地調查研究》的文章指出:有84.1%的醫務人員和68.6% 的患者認為影響醫患關系的醫方因素是醫務人員語言不當。
針對近期一系列針對醫務人員的暴力事件,有位網友說:“對各類針對醫務人員的暴力兇手必須嚴懲。但是,如果醫生好言相待,有一個和患者共同解決問題的態度,會不會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呢?”
一位老醫生告訴記者,“醫生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未知群體,這些患者的脾氣秉性并不清楚,所以盡量保持平和的語氣,不要帶入個人感情,不要輕易許諾并不失關懷,交代病情和風險要客觀、全面。這樣才是一個醫生首先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而在中國醫師協會的調查中, 82.64%的受調研醫師認為目前醫患關系仍然緊張主要是由于“體制”造成的,該“體制”包括醫院管理體制、補償機制、醫療保障制度、法律法規等因素???見,醫務人員對醫患關系緊張的認識程度已從簡單的醫患雙方的關系上升為對醫療制度的思考,希望政策的制定者有所思考。
調查中,針對醫院內暴力行為的原因,有55.66%的醫師在選項中選擇了社會對醫師的偏見,53.75%的醫師在選項中選擇了媒體的負面報道。他們認為這二者是醫院場所內針對醫務人員暴力行為的主要原因。
人民日報記者白劍峰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醫生能否走出“誠信陷阱”,主要取決于醫療體制改革的力度。倘不革除體制弊端,而僅靠醫生的道德救贖,就 很難徹底扭轉被動局面。這正如在一池污泥濁水中,讓大多數魚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幾乎沒有可能。惟有讓“一潭渾水”變成“一池清水”,才能使“清者自 清,濁者自濁”。
據《京華時報》報道,徐文被砍后,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中科院整形外科醫院及同仁醫院多名專家,經過長達9個多小時的救治,16日凌晨2點結束手術。隨后,徐文被轉入重癥監護病房繼續觀察治療,目前暫無生命危險。一名醫生介紹,徐文左臂肱二頭肌及肌腱被砍斷。
9月17日清晨,與傷痛進行了頑強抗爭的徐文終于清醒了。醒來后她的第一句話是:“我還能為患者做手術嗎?”令所有在場的人動容。當她得知醫院為她安排了心理疏導時,她平靜地拒絕了。
同時,北京同仁醫院還請來心理專家,對部分醫護人員進行了心理輔導,以安撫醫務人員情緒,保證醫療服務有序進行。
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想想王寶洺砍向徐文醫生的那十七刀,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公正判決;醫生徐文,經受了十七刀的傷害,身心傷害將是永久的記憶,能否還能拿起手術刀都是一個未知。
一場醫療糾紛,最后以暴力事件終結,轉變成一場刑事案件,這在當今的中國,似乎已經逐漸演化為一種越來越普遍的規律。
事態進展:
9月19日,一則來源于微博的消息透露,當日,同仁醫院的部分醫生在上午9時~10時停診1小時,并在西區四樓門診二區舉辦捐款活動,倡導改善行醫環境,為徐文教授祈福!
另據報道,王寶洺的妻子龔女士稱,經為丈夫委托了一名刑事辯護律師,該律師將為王某提供法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