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患者對醫生的治療有怎樣的看法或質疑,都不能突破法律底線,使用**。同時,期待醫患糾紛調解機制盡快發揮作用。
近日,同仁醫院一位出診女醫生徐文被她曾經的患者王寶洺持刀砍傷。9月18日,衛計委對這一暴力行為發出了強烈譴責,國內醫療界同行乃至公眾對此也是義憤填膺。昨天上午,同仁醫院耳鼻喉科的醫務人員專門為受傷大夫舉行了祈福捐款活動。
“行兇者”的行為應該受到譴責。不管患者對醫生的治療有怎樣的看法或質疑,都應該通過合理合法的渠道,與醫生或醫院進行溝通,而不能突破底線,使用違法的**。**最終不僅自己要承擔法律責任,還會進一步惡化醫患關系。
不幸事件已發生,為受傷醫生祈福的同時,迫切需要深入反思的是:如何化解各種潛在的醫患糾紛,醫患之間如何才能達成和諧?
從同仁醫院公布的王寶洺的治療經過看,患者曾于2006年、2007年先后到該院做“全麻支撐喉鏡下CO2激光右聲帶擴大切除術”和“氣管切開術”。而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08年8月,王寶洺就將醫院“推上了被告席”,認為院方有“偽造病程記錄、偽造醫生簽名、偽造手術記錄、偽造手術現場”等問 題,“但至今都沒宣判”。
也就是說,這起醫療糾紛實際上已經延續了四五年的時間,中間還經過司法程序,但雙方一直未能達成和解,以致矛盾和仇恨越積越深,最終釀成血案。顯然,現有醫患糾紛協調機制并未充分發揮作用。
國外應對醫患糾紛比較好的經驗,是設立倫理委員會。美國幾乎所有的醫院都設有倫理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只負責傾聽醫生、病人和家屬的意見,并提供建議。委 員會成員并非只是來自醫院,而是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醫院的醫生、注冊護士、牧師、社區代表、社會工作者、律師等。倫理委員會成立之后,醫院的醫患糾紛大 為減少。
在國內,類似的醫患糾紛調解機制已經在探索建立。衛計委從去年開始推行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一般設在區縣,涉及 司法等多個部門,由衛計委門牽頭。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人員組成包括,離退休醫學專家、法官、檢察官、警官,以及律師、公證員、法律工作者和人民調解 員。
在北京,今年5月份北京市下發《關于加強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由6個部門聯合組建的首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調 委會將引導醫患雙方依據事實和法律解決糾紛,對于符合受理條件的調解申請,調委會須在3日內受理。遇到重大疑難醫療糾紛,要實行專家合議制度,必要時還要 召開聽證會。調委會不收取任何費用,工作經費由財政部門安排。從成員構成到經費來源看,這有利于保證調委會的中立,取得醫患雙方的信任。
此次發生在同仁醫院的流血事件,以及此前不久發生在廣東的病人砍死醫生事件說明,當下一些地方醫患對立仍然十分尖銳。期待醫患糾紛調解機制盡快發揮作用,減少醫患沖突。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