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小核糖核酸(miRNA)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的并發癥中起了很大副作用,它會損害內皮細胞功能,妨礙新血管生成,從而大大增加患者被截肢的風險。這一發現對改善糖尿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引起的主要并發癥之一,發生在病人肢體的血管并發癥會導致肢體潰瘍無法愈合,往往最后不得不進行截肢,給病人帶來極大痛苦。
在糖尿病早期階段,高血糖會破壞血管,導致血液流速不足,造成局部貧血。這種局部貧血并發癥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雖然血管再生可以幫助人體組織恢復血液**,但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管再生會受到極大影響,局部貧血癥狀會持續出現,從而導致患者的潰瘍無法愈合。對于這一機制,科學家們一直不十分清楚。因此,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相關血管并發癥背后的分子機制,對于改進糖尿病的治療顯得十分迫切。
由英國、意大利等國科學家組成的一研究小組最近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循環雜志》上的論文稱,他們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肌肉組織中,小核糖核酸miR-503表達非常高,血漿中miR-503水平也高于正常水平。miR-503過度表達會損害血管內壁內皮細胞功能,從而影響缺血后血管生成。而通過抑制細胞周期蛋白E1和Cdc25信使核糖核酸(mRNA),則可降低miR-503表達,從而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幫助微血管網絡形成。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