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方馬錢子散治療坐骨神經炎120例
王志文 白俊清 陳景華 顧躍臣 郭曉莊
(華北煤炭醫學院附屬醫院063000)
關鍵詞:坐骨神經炎中醫治療復方馬錢子散
我院于1994年至1998年用復方馬錢子散系統觀察治療坐骨神經炎120例,取得較好效果,并分別隨訪三個月至半年,療效穩定,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20例,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齡:20~30歲58例,31~40歲33例,41~50歲20例,51歲以上9例,以青壯年居多。職業:工人60例,農民35例,干部16例,家務勞動6例,學生3例。病程:就診時病程在3個月以內者86例,3個月至1年以上者34例。全部病例均在沿坐骨神經分布區域有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及壓痛,Lasegue氏征陽性。其中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者69例(57.5%),患肢拇趾背屈力減弱或消失者57例(47.5%),患肢肌肉萎縮者22例(18.33%)。對其中38例作肌電圖檢查均呈神經原性病變。
2 治療方法
取土鱉蟲、川牛膝、甘草、麻黃、乳香、沒藥、全蝎、僵蠶、蒼術各72g,生馬錢子600g,為一料。將生馬錢子置鐵鍋中,加水適量,慢火煮沸,8小時后取出,剝去外皮,切成厚0.5~1mm的薄片,晾干,炒至均勻的棕褐色。乳香、沒藥置鐵鍋內,加熱并以燈芯去除油質,烘干。全部藥物混合粉碎后過100~120目篩,粗渣再次粉碎,使全部過篩成末。混勻,分裝膠囊,每粒含散劑0.25±0.05g。每次4~7粒膠囊,每晚1次,于睡覺前半小時以黃酒30~50毫升或兌少量白開水送服。服藥時不宜多量飲水。每例患者均從4粒開始,逐日增加1粒,達7粒即不再增加。在增加劑量過程中,如發現服藥后腿痛加重或肌肉有僵凝感即不再增加劑量,以此量為維持量,繼續服用,癥狀即可逐漸好轉。服到7粒仍無上述反應,亦不再增加劑量,個別病例服至7粒上述反應較重,可減一粒服用。治療期宜注意休息,不宜作活動或精神緊張的工作。嚴重心、肝、腎疾患及孕婦忌服。
3 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服藥30天進行療效判定。痊愈:腿痛完全消失,Lasegue氏征達70度角以上,患肢拇趾背屈力恢復同健側,恢復原工作,隨訪1~3個月無復發;顯著療效:疼痛基本消失,能恢復原來工作,但劇烈活動或接觸潮濕時患肢仍有不適感;有效:腿痛明顯減輕,Lasegue氏征比治療前有所提高,但沿坐骨神經分布區域仍有輕度壓痛,可參加輕工作;無效:連續治療1個月癥狀未見改善者。
3.2治療結果:本組120例中,痊愈79例占65.83%,顯著療效30例占25%,有效8例占6.67%,無效3例占2.5%,總有效率97.5%。
4 病案舉例
張33,男,32歲,已婚,1996年4月20日就診。主訴左下肢針刺樣痛并有麻木感已4年余,時輕時重,20余日前因感冒發燒后,左下肢疼痛加重,由臀部向下肢放射,夜間因劇痛不能入睡,穿脫衣亦需他人扶持,左腿因疼痛不能站立。檢查患肢拇趾背屈力減弱,左下肢及小腿外側皮膚感覺遲鈍,Lasegue氏征15度角陽性。沿坐骨神經分布區域明顯壓痛。診斷為坐骨神經炎。服復方馬錢子散2周后疼痛逐漸減輕。共服藥45天,疼痛完全消失,Lasegue氏征70度角以上,拇趾背屈力恢復同健側,恢復原工作,三個月后隨訪無復發。
5 體會
坐骨神經炎的癥狀主要是沿坐骨神經走行有劇烈疼痛及壓痛,病程長者可出現下肢麻木及感覺減退。現代醫學認為坐骨神經炎的基本病變為神經間質炎性病變,病因不清。中醫將其歸屬痹證范疇,病因多與風寒濕邪入侵有關。痹者,閉也,其病機為血脈閉塞不通,辨證施治多用通經活絡、祛風勝濕之劑。復方馬錢子散中,以馬錢子通經活絡為君,伍以全蝎、僵蠶息風通絡;土鱉蟲、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止痛為臣;蒼術、麻黃溫經散寒勝濕為佐;牛膝補肝腎,強腰膝,并引諸藥下行;甘草調和諸藥為使。全方共奏化瘀通絡、祛風勝濕、補腎強腰之功,藥證相符,恰切病機。該復方中馬錢子所含士的寧吸收后能興奮脊髓,可改善周圍神經的營養代謝,有利于消除慢性炎癥。土鱉蟲、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既有利于消除炎病,又有利于清除病理產物。甘草含甘草次酸具有抗變態反應作用。
由于復方馬錢子散中含有馬錢子,馬錢子過量會出現驚厥、搐搦等神經系統反應,故服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本組有8例患者未按規定劑量用藥,曾超量達9~11粒,其中6例仍無反應,有2例出現咬肌緊張及下肢顫動等副反應,經喝白開水后約1~2小時癥狀自行緩解,減量服藥,最后仍達到痊愈。為了減少副反應并消除毒性反應,我們認為宜把劑量控制在4~7粒為佳。
點擊下載: 腰痛寧膠囊研究論文匯編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