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努力,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中的傳統醫學國際疾病分類版本初步完成,目前已進入網絡上線測試階段。作為全球醫學和衛生統計的標準,新版國際疾病分類正式實施后,傳統醫學將有國際標準化的統計口徑,對促進傳統醫學的發展和研究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ICD是國際疾病分類的縮寫,由世界衛生組織主持編寫和發布,作為權威的國際標準供世界各國醫務人員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使用。在以往ICD的10個版本中,所有的疾病名稱、定義和編碼均為現代醫學所使用。
2008年,世衛組織決定編寫ICD的第11個版本,同時決定將傳統醫學納入其中。此次納入ICD標準的傳統醫學,是指起源于中醫藥的傳統醫學,以中國、日本和韓國3個國家為主。為此,世衛組織成立了分類組、術語組、干預組和信息組4個工作組,中國專家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托上海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負責組織管理,舉全國中醫藥專家之力,以ICD的編制要求為依據,以體現中醫藥理論體系、兼容日韓醫學特點為原則,克服來自國際上“去中國化”的戰略風險,全力推動工作的開展。
據介紹,經全國中醫藥專家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有140個中醫常見疾病和253個常見證型已提交世衛組織。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