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女醫生成功抗癌 分享心路歷程
2017-04-19 17:48
閱讀:3184
來源:環球醫學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最近,“患癌不患癌純屬看運氣”的相關文章刷爆朋友圈,也引發種種爭議。很多人覺得,好人就不應該得腫瘤,有良好生活習慣的人也不該得腫瘤,但很多時候卻是一言難盡!
最近,“患癌不患癌純屬看運氣”的相關文章刷爆朋友圈,也引發種種爭議。很多人覺得,好人就不應該得腫瘤,有良好生活習慣的人也不該得腫瘤,但很多時候卻是一言難盡!中山大學腫瘤防止中心腫瘤內科的28歲女醫生邱妙珍,在當媽媽僅僅一個多月時,腫瘤找上了她。但通過5年來的積極治療與預防,不放棄,目前已過“病后五年”這道坎!
4月16日,邱醫生向媒體講述了五年前剛確診時的這段心路歷程,希望能給病人一些啟發。
2012年3月的一天,生下兒子還不到兩個月的邱妙珍如約去做產后B超復查。因為遇到大學同學,在同學的提醒下,邱妙珍順道做了甲狀腺和乳腺的B超。當拿到結果的那一刻,她的眼淚嘩嘩地掉下來。盡管已經當了六年腫瘤醫生,盡管從職業的角度,她清楚地知道甲狀腺癌的預后很好,可以根治,但當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她依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自己沒有任何不良生活習慣,不明白為什么癌癥會找上自己……
“只能說,人生有太多事無法用道理來解釋。按熱播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說法,這或許是我應該經歷的‘劫’。”邱妙珍很快接受了從“腫瘤科醫生”到“腫瘤病人”的身份轉變,但她不甘心向腫瘤屈服,于是開始了抗癌治療。
第一步是,弄清楚腫瘤是惡性還是良性的。拿到檢查報告十天后,她在醫院做了右半甲狀腺切除術。麻醉醒來,當家人告訴她病理活檢顯示腫瘤是惡性的時候,她的內心波瀾起伏。但幸運的是,邱妙珍摘除的惡性腫瘤因發現得早、干預得及時,沒有侵犯周圍淋巴,手術后僅需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并不需要做碘131化療。接下來,她每年定期復診,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也不會因為覺得“年輕”就對腫瘤和其他疾病掉以輕心。
目前,邱妙珍順利地度過了“病后五年”這道坎。而患病的經歷讓她對病人的感受有了新的體會。忙碌的工作之余,她開設了個人公眾號“滾蛋吧消化道腫瘤”,把自己抗癌路上的感悟以及工作中的思考寫成科普文章。
邱醫生指出,在預防腫瘤方面,我們可以盡可能多地掌握主動權!她以自身的經歷說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癌癥最佳治療手段,它的優勢來自于對疾病進行主動的預防和控制,而不是在病發后進行被動治療,這樣就能有效的在萌芽階段遏制病魔。當然,來自家人的愛也使她在抗癌路上越戰越勇,讓邱妙珍感動的是,一聽說她患病,遠在潮汕的姐姐立即趕來幫忙照顧她和小寶寶。親人的關愛給了她莫大的支持!
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癌癥數據最新報告顯示,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肺癌為發病率、死亡率雙率第一。相當于平均每7分鐘就有一個人得了癌癥!
可以說,我國癌癥防止任務十分艱巨。不管患癌靠不靠運氣,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樂觀的心態都是十分重要的!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