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三甲醫院的手術室,一位主治醫師拖著病腿,走進手術室為病人完成急診手術。
你看他,支具仍在左小腿上,上班查房仍拄著拐杖,作為醫生,他沒有選擇請假和休息,而是在手術室里“帶傷”完成了一臺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取出。手術進行了幾個小時,他全程都站著,雖然他心理明白,這樣做對病腿意味著什么。如今,對他而言,在腿傷完全康復之前,這副支具就“走到哪跟到哪”.
無獨有偶,去年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外科主任王海明也曾因為腿部受傷,而堅持拄拐為患者進行手術。當時他右腿肌肉撕裂,但第二天就有手術,臨時換主刀醫生不太合適,他決定堅持手術。當天,王海明是坐著輪椅進的手術室,站著做手術時,感覺累了,就借助能倚靠的東西靠一下。手術結束后,急診又送來危重病人,他又做了兩臺急診手術。
一位醫生也對《醫學界》坦言:“我記得帶過我的骨科副主任醫師也一樣,他膝關節已經站著都難以忍受了,還堅持每次手術日幾個小時不下手術臺,還在努力解決大家的病痛,這不是用錢能換來的。”
其實,做過外科醫生的都知道,外科原則上是沒有休息的,尤其是大醫院的外科醫生,一旦急診手術來了,就得站上手術臺。不能因為下班了,就不繼續準備患者的手術,也不能因為生病了就不工作了。醫療行業應該是踐行“輕傷不下火線”力度最大的行業,只是這個“輕傷”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范疇。
高強度的工作、不規律的飲食、各種職業疾病……這就是外科醫生的狀態,這種狀態何時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