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我國醫務人員處于亞健康狀態的近七成,有兩成醫生無法做到每天運動,經常失眠,近一半的醫生有抑郁癥狀。我國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狀況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程度。公眾對醫生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愛。
在多重壓力下,醫生的職業耗竭狀態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滿意度,甚至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效果。北京協和醫院心理學專家魏鏡教授表示,那些耗竭的醫生開辟處方更冒險。他們更易于推諉和轉診患者,患者的依從性更差,滿意度更低。而職業耗竭情況比較低的醫生,開辟處方更為謹慎,更考慮患者的安危,他們對患者更加包容更加開放,而且更加關心他們的心理社會和生物所有因素,患者依從性更好,滿意度更高,臨床療效更好。
除了工作繁重,由醫療**引發的暴力案件使中國醫患關系始終處于敏感地帶,同時也引發了中國醫生群體的集體焦慮。而且現在社會對醫生的偏見,也讓大部分醫生內心受挫。
面對我國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現狀,對醫生要多一些理解和關愛。因為作為救死扶傷的醫生,其身體狀態直接影響到患者治療效果。如果說醫療體制的改革非一日之功,那么至少讓我們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溝通,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分擔醫生們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