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滴血或者唾液就能知道自己將來會不會受糖尿病、高血壓、腫瘤等疾病的侵害,這聽上去不可思議的事情,基因檢測卻似乎可以做到。近年來,基因檢測發展迅速,可以通過分析DNA來診斷人們是否有可能患有家族遺傳病。但是,從基因檢測走向市場以來,人們對它的質疑就沒有停過,究竟基因檢測能不能預測疾病?基因體檢又是否準確呢?
所謂基因體檢,就是通過生物的血液、唾液等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通過檢測到相關疾病基因,提前預知發生某種疾病的可能性,屬于預測性檢測,其目的就是通過有效的預防,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針對性的飲食方面注意等,以對應疾病的相關度,給出患病易感度,就是盡量讓本來要生病的人不生病或延緩病變。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的左研究員說:“基因檢測的方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通過抽取兩毫升的靜脈全血,通過儀器分析出結果,還有一種是通過人的上頜口腔黏膜,這是一種無創取樣,取樣以后,然后通過一種特殊的儀器來檢測DNA中是否存在易感基因,現在基本就是這兩種方法。”
基因體檢發展有10年的歷史了,基因體檢最早是用來做腫瘤風險的評估,因為當時國內外都認為腫瘤發病的內因是遺傳,遺傳是受基因控制的,通過對基因的檢測,看是否有易感基因,從而來判斷這個人是不是可能患有腫瘤這方面的疾病,現在的話,像市面上做的有糖尿病等和一些免疫方面的疾病,基因檢測還包括一些精神類的疾病,包括酗酒,抽煙等。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