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記憶有障礙的孩子,能否增強記憶、變得更聰明?我國研究人員歷時兩年多,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增強記憶的細胞分子機制。這一成果對攻克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學習記憶障礙,研究開發新的臨床藥物和治療新方法提供了可能。該研究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神經藥理學雜志》2013年元月刊上。
據了解,人類的大腦皮層和海馬是形成學習與記憶等腦功能的關鍵腦區。此前,科學家發現人體受到新環境刺激,多接觸新鮮人和事,能增強學習記憶,但記憶是如何增強的至今并不清楚。2010年,重慶醫科大學兒科研究所認知發育與學習記憶障礙轉化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董志芳教授課題組發現,大腦海馬區域的突觸傳遞效能長時程抑制(LTD)起著鞏固記憶的作用,這項重要發現于2010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為進一步探索新環境刺激通過何種機制增強學習記憶,董志芳與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引進入才王玉田課題組合作,利用世界先進的清醒動物電生理記錄和分子生物學技術,對涉及新環境刺激誘導記憶增強的信號分子分別進行阻斷。結果發現,一些特異性阻斷劑能夠抑制新環境刺激易化的大腦海馬區LTD。進一步研究顯示,新環境刺激誘導的學習記憶增強能夠被這些特異性阻斷劑抑制,表明大腦海馬區LTD抑制是新環境刺激誘導記憶增強的必要條件。同時,通過外界電刺激和藥理學方法可促進海馬區LTD的誘導,可以模擬新環境刺激增強大鼠的學習記憶功能,這表明誘導海馬區LTD在外界新環境刺激下可以引起記憶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