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浙江省公安廳日前發布通知,要求自9月10日起,浙江省內藥品零售企業在消瘦含麻黃堿類復方制劑時要登記購買人姓名、住址、數量等信息,并規定非處方藥一次消瘦不得超過5盒。據悉,原因是白加黑、新康泰克、呋麻滴鼻液這些常用感冒藥,經過煉制可以變成冰毒。
事實上,北京從9月1日開始推行感冒藥實名制,SFDA也下發通知,要求對麻黃堿類復方制劑進行實名制購買,山東、重慶等省市購買感冒藥也將實行實名制。一時間,感冒藥實名制引來各界熱議,眾公對此褒貶不一。
殊不知,制造冰毒主要有三種原料:麻黃素、非列管易制毒化學品、麻黃堿,而常用感冒藥中就含有麻黃堿。由于感冒藥中的麻黃堿存在被不法分子用來煉制冰毒的可能,這足以讓普通百姓感到震驚。據專家介紹,一盒新康泰克(10粒/盒)可以提取偽麻黃堿約0.9克,一瓶100毫升的呋麻滴鼻液成本也就幾塊錢,可以提取0.1克麻黃堿。如果有較高的工藝,1克麻黃堿就可以提煉0.75克的冰毒。
隨著公安部門加大對制毒的查處和打擊力度,尤其是在切斷了制毒化學原料來源之后,使得一些犯罪分子將制毒的成分來源瞄準了相對容易獲得的藥品。有媒體報道,2009年至2011年,全國繳獲流入非法渠道的麻黃堿類復方制劑達120.47噸。這種制毒方式,可以賺取超過8倍的利潤。在如此高額利潤的刺激下,不法分子會絞盡腦汁尋找藥品生產到消瘦過程中一切可能的漏洞。管理相對較松散的零售藥店已成藥品管理的短板。
鑒于此,2010年,針對麻黃堿復方制劑流入制毒渠道的問題,SFDA將其納入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內容。此前,SFDA曾通報,江蘇、浙江、山東等省相繼發生利用麻黃堿制毒的案例。
從這個角度說,通過實名制加強對感冒藥購買者的限制,對于通過利用感冒藥煉制毒品的不法行為,可以起到一定的規制作用。
其實,購藥實名制并不是中國獨創。在美國,目前就已經有41個州對此類藥品有限售措施,要求作為準處方藥對待,購買人需要通過執業藥師的許可,并記錄個人信息。
不過,早在2008年,SFDA就發布過相關“限購令”,明文要求含有麻黃堿成分的藥品一次性出售不能超過5盒。然而從實際調查看,“限購令”實施到今天已經數年,但在很多地方仍然是一紙空文。如果連剛性的限購都無以為效,那么購藥實名制的效果就得打一個問號了。畢竟,毒品的高額利潤會驅使制毒分子鋌而走險,使出渾身解數弄到藥品。筆者以為,在當前的監管體系以及企業誠信下,感冒藥“實名制”很難發揮相應的效果,承不起禁毒之重。一方面,時下的藥品消瘦還沒有建立(實名購買)聯網制度,監管部門很難對藥品購銷進行實時管控,如果企業有意逃避責任,規避風險,繞過購銷這一個環節,進行體外循環并非難事;另一方面,即便企業遵循這一規定,但要繞過實名之限其實相當簡單,如果消瘦者和購買者共同聯手,實名制的作用則會消于無形。
因此,要從根本上預防犯罪分子利用市場上消瘦的藥品煉制毒品,一方面,有關部門必須在加強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定點生產、經營企業監管的基礎之上,通過制度建設,強化對易制毒化學品的藥品在市場消瘦環節的監管,尤其是加強對零售藥店藥品的監管。另一方面,將麻黃堿類感冒藥納入處方藥管理,憑處方消瘦麻黃堿類感冒藥,不僅能減少這類藥品的市場消瘦泡沫,而且還將減少市民盲目家庭備用藥品造成的浪費及犯罪分子利用其進行犯罪活動而產生的“泡沫消瘦”,可謂一舉多得。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