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深圳市召開貫徹實施《深圳**中醫藥系列標準與規范》動員大會,這標志著國內首套中醫藥系列地方標準與規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根據該套標準與規范,每種中藥飲品和中藥方劑都將配備獨一無二的身份代碼,老百姓通過這些代碼,可以更加明明白白買藥、用藥,中藥產業也有望借此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設中藥“身份證” 保患者用藥安全
據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中醫處處長廖利平介紹,中藥品種繁多,來源復雜,其生產、加工、倉儲、流通、使用等環節不能有序銜接,藥材及中藥飲片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如何讓上述過程有規可依、有記錄可查?深圳市衛人委的做法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編碼技術規則,將繁瑣雜亂的中藥名用簡明的數字表達,讓1298味中藥飲片和703首方劑擁有固定的、唯一的身份代碼。
這個“身份證”內容很豐富:在中藥飲片數字編碼段中,承載了中藥來源、用藥部位功效、加工炮制方法、規格要求等信息;在中藥方劑編碼段中,以數字語言承載了中醫辨證論治、理法方藥、臨證加減、中藥調劑、醫療技術水平及醫療管理質量信息,專門針對假冒道地藥材充斥市場、道地藥材生產缺少科學指導以及飲片規格、煎用方法和技術要求不統一等問題。
“就中藥來說,藥師和患者可以通過編碼了解到不同飲片的質量品規、產地、炮制方法等關鍵性信息,同時方劑編碼能協助醫生規范用藥、藥師準確抓藥。”廖利平介紹說。
■標準規范系統化 助中醫藥走出國門
“中藥出口逐年遞增,中醫藥術語在對外貿易交流時缺乏準確性、規范和標準,已成為影響中醫藥質量服務水平提高的一大障礙和制約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瓶頸。”廖利平說,為此,這套編碼系統還包括了供應鏈管理編碼,規范中醫藥術語、倉儲、流通,以推動中藥物流產業的發展,構建了中藥飲片流通環節的質量溯源體系。
更多專家則表示,利用編碼符號這一做法本身,就克服了中藥飲片和方劑不同地域、方言不同、國際語種差異性障礙等缺陷,為促進中醫藥走出國門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
據了解,除了《中藥飲片與方劑編碼規則及其應用》,深圳市推出的中醫藥系列標準與規范還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與行政許可實施辦法》、《中藥處方與調劑技術規范》。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