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檢是妊娠期間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在人們可以普遍享受到醫療服務的今天。不過,孕檢的準確性一直是大家都關心的一個問題。對于一些疾病,目前醫療檢測手段難以查出,但對于可以檢測的疾病,準確性就掌握在醫護人員的手中。近日,深圳市一家醫院給孕婦出的兩次孕檢結果前后矛盾,孕婦差點“被乙肝”.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經過
1月13日,孕婦羅女士在深圳市人民醫院龍華分院進行了孕前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羅女士患有乙肝小三陽。為了進一步確診,羅女士又在該院重新進行了一次關于乙肝的定量檢查。而這一次,檢查結果卻是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未感染乙肝病毒。
羅女士到底患沒患乙肝?哪份檢驗報告單的結果才是正確的?為了弄個究竟,羅女士的丈夫袁先生前后跑了六趟醫院。他表示:“檢驗報告應該是很嚴謹的,出現這樣的錯誤真不應該。”
醫院回應
同一家醫院做的檢查,為何會有自相矛盾的檢測結果?對此,該院檢驗科的負責人唐醫生表示,羅女士的兩次檢查屬于用不同的方法檢測同一個項目,第一次是“定性”檢查,第二次是“定量”檢查。根據第一次檢驗報告單,羅**為乙型肝炎攜帶者,而根據第二次的定量檢查,羅女士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唐醫生說,一般而言,患者到醫院做檢查,醫生開的單子上會有條碼,抽血時醫護人員會掃條碼,會把病人的條碼貼在對應的血清處,基本上不會出現錯誤。羅女士兩次的抽血標本,第二次定量檢查的標本已經核查,檢驗結果是正確的,第一次的抽血標本暫時沒有找到,“時間太久了,標本一般保存半個月或兩到三個星期……”
唐醫生稱,不排除有錯誤性的可能,“標本弄錯,或者抽血抽錯了標本,現在暫時沒找到標本,肯定不了……估計是標本的問題。可能是第一次標本弄錯了,抽的不是羅女士本人的標本,現在想知道結果,最準確的辦法是再復核一次。”
院方表示已經對此事進行了調查。此事起因為醫技人員對患者標本的操作誤差所致。目前醫院已向患方致歉,并取得諒解。
為了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醫護人員在進行采集標本時一定要認真核對患者的信息,否則拿錯血液標本試管,就可能導致結果顛倒。總而言之,檢驗科應建立控制標本質量的制度,及時統計不合格標本情況。加強與臨床護理部和實驗室的信息管理系統管理人員的溝通和配合,共同分析不合格標本產生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措施,確保檢驗結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