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開進社區本是為了更方便市民看病,不過最近接連發生的抵觸事件,不禁讓人對這種想法打上了問號。事實上,記者走訪了解到,一方面是人們對社區醫院、診所有需求,另一方面又害怕污染物在小區擴散。面對大多數居民的強烈反對,衛計部門會行使一票否決權,這讓一些基層醫療工作的推進陷入了兩難。
記者走訪佛山不少社區醫院和門診了解到,不少早期建成的社區醫院和門診也是開設在居民樓之間。這些社區醫院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口碑。在國家***政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領域后,人們**意識開始覺醒,對新進來的醫療機構和診所抱有很大的不信任感,導致兩者前后反差較大。
如何緩解醫院和居民兩者之間的矛盾?業內人士表示,最重要還是要消除群眾的不信任感。
案例
社區開診所遭居民連連反對
過去由于布局和規劃的原因,優質醫療資源過分集中在市中心,居民的日常保健并不是很方便,而社區醫院和社區門診則可以填補這方面的空白。但在社區里開醫院或者門診,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上月20日,佛山禪城區依云上城的業主**小區開診所。當事人馮先生表示,自己打算開一家診所,以健康咨詢、針灸、推拿理療為主。然而公示一出,卻引得周邊居民**連連。
時間追溯到2009年,當時發展較快的佛山健翔醫院因為床位等原因而需要尋找一個相當面積的新址。該醫院的負責人表示,當時醫院特意向禪城區衛生局提出搬遷申請,區衛生局在貼出公示后,并沒有收到市民的意見。該院只做中醫推拿、針灸,最多有少許中藥味,并不會給居民的生活帶來太多影響。即使這樣,健翔醫院遷新址的計劃依然因為居民的強烈反對而落了空。
民營心理醫院因居民反對“難產”
無獨有偶,中山首家民營心理醫院也因選址問題而“難產”.今年辭任中山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的甘露春,與其團隊籌備全市首家民營心理醫院時,卻因選址問題遭到居委會和學校反對,導致項目暫停。
甘露春表示,該項目選址在中心城區一個“三舊改造”的廠房,不過卻遭到附近居民的強烈反對。目前項目還處于僵持的狀態。
甘露春直言,居民們的反應“過激”了。“我們做的是民生工程,對百姓是大有裨益的。”精神病人在醫務工作者的管理下一般不會騷擾到居民的生活。盡管面臨困境,甘露春仍表示不會喪失信心。“項目新的選址已確定在中山板芙鎮,將以一個健康產業園的形式來做,當地**也很支持。”
探因:如遭反對衛計部門可一票否決
一方面是居民反對醫院、診所進社區,另一方面又是**鼓勵私人診所的開辦。要弄清楚為何會出現這種尷尬境地,首先還得從衛計部門的審批設置說起。
從《2011年禪城設置醫療機構審查情況公示》可得知,2011年申請設立醫療機構的公司或個人僅為17家。而到了《2014年——2015年申請醫療機構》的公示表可以看到,今年參與公示的醫療機構多達57家。記者對本月所公示的29家參與公示的醫療機構進行了統計,有1家中醫門診和1家診所獲評零分。
佛山市禪城區衛計局醫政科科長譚曉泉表示,公示期里如果擬批準的醫療機構遭到投訴,經查核實,將一律取消資格。如果沒人投訴,公示期后醫療機構將獲得設置批準書。籌備完成并通過衛計部門的驗收,醫療機構才能夠正式營業。
譚曉泉告訴記者:“此次公示的兩家醫療機構都為0分,主要原因是由于居民的反對意見很強烈。”
佛山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小區業主和醫療機構在協商后達不成一致或者市民反應很強烈的話,相關法律法規賦予了衛計部門一票否決的權利。
醫院必然污染社區環境嗎?不是
日前,記者從佛山市衛計局了解到,2014年佛山綜合醫療服務能力位居全省第3位,但根據醫療服務信息分析,佛山醫療服務資源總量仍然不足。
盡管基層醫療機構的設立能帶來如此多的好處,但居民反對診所、醫院進社區的情況還是不時發生。該負責人表示,遇見該類型事件時,一般首先會讓社區居民與醫療機構協商,如果反對的居民太多或者雙方協商不一致的話,就會以不影響市民生活為由而行使一票否決權,不批準醫療機構的成立。
佛山市衛計局相關人員表示,市民擔心污染,這其實不是問題。“對于醫療廢物的收集,佛山市統一有專門的車輛收集;而對于醫療機構的設立,衛計部門在審批上就會從嚴,副高以上的職稱才能申辦,這就是很高的門檻。而在拿藥途徑上,也是統一規定從正規渠道來拿;另外還有相應的執法隊伍來監督執法。”不過即使這樣,該負責人也坦言,在推進這項工作最大的困難點就是周邊小區市民的不理解。
醫生說
贏得居民信任是關鍵
反對方VS支持方
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慶昭表示,在剛開始接觸前,一般市民對盈利性的門診都很反感。另一方面居民對民辦的社區醫院、私人診所有誤解,認為這些社會資本辦的醫療機構就是來圈錢的。建議醫院盡可能邀請一些名醫坐診,同時**部門主動出擊打擊黑診所等來消除居民的心理隔閡。
而在甘露春看來,要想在此件事上有所突破,必須還得要**作為。在**宣傳、說服工作等方面,**的效用比企業大很多。“如果想要推進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緩解基層就醫矛盾,方便市民看病就醫,**的不遺余力是必須要有的。”
醫院與居民能否和諧共處?可以
然而僅僅是選址不合理,才導致市民如此排斥醫院和門診嗎?記者走訪發現,在佛山的唐翠園小區里,有兩家社區醫院,分別是朝陽醫院唐園門診部以及唐翠園社區衛生站。他們所處的位置均是在居民樓下,人來人往。這兩家醫院均在唐翠園小區里,與居民相安無事共處了非常長的時間。同樣,江門的精神病醫院也位于中心城區,周邊也有樓盤。
建設時間早選址偏僻
業內人士表示,出現此種情況,一是由于建設時間太早,醫院和診所所處的位置確實較為偏僻。而近幾年由于城市規模擴張,導致原來的郊區也變成了市中心;另一方面,近期越來越多的反對事件發生,也證明了大家**意識的覺醒。
服務質量好看病方便
唐翠園社區衛生站的規模并不算大,但是中醫、西醫一應俱全,衛生站里還開設牙科等業務。下午5時許,該醫院的全科醫師朱醫生接待完最后一個病人后,他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朱醫生說,唐翠園社區衛生站早在1994年便開設,但當時的開設沒有遇到過任何的阻力,反而是一片贊好聲。“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來說,我只能說一切擔心都是不成立的。比如說我們的醫療垃圾,衛計部門都是定時定點用專車來運走的。”
“來我們這里的都是老街坊,通常都是看一些老人病,又或者是一般的發燒感冒。”朱醫生說,之所以每天這么多街坊來看病,一是靠他們的口碑,二是等候時間短,三是靠價格,看個感冒發燒一般花10——20元便可以出門,同時就算不用住院也可以報銷醫保。
以公益性質取得信任
與唐翠園社區衛生站不同,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是從公益慈善為切入點進入社區,在做好老年人、慢性病、兒童保健等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后,逐漸為社區居民接納,從而從一個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主的衛生站變成了如今全科醫療服務中心。
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慶昭告訴記者,該中心自從2009年建立起來,便是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主,主要為當地居民提供兒童、孕產婦保健、預防接種等免費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免費醫療服務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接受和歡迎。
不過在陳慶昭眼里看來,在做起全科醫療后,該中心的醫療服務質量以及醫務人員素質之高也是當地居民看重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中心在招人的時候就規定要么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要么就是有中級以上職稱,然后還有一套良好的培養體制。”
“醫療垃圾影響健康”
為何為了方便群眾看病的社區醫院和私人診所,會屢屢遇到居民反對?事實上,大多數市民會覺得身邊的社區醫院或者診所會成為定時**。
不少市民就列舉了社區醫院的七大“罪狀”,其中包括:醫療垃圾等將造成環境污染,增加病菌感染疾病的幾率;外來人員增多,影響住戶休息;人員積聚增加小區治安隱患;醫院前面是活動區,影響居民休閑***;看病的人將會占用小區車位;醫療設備器械產生的輻射,危害居民健康;造成消防隱患等。
除了擔心上述情況外,市民對針對傳染病、心理等專科社區醫院和診所都敬而遠之。禪城區依云上城的業主李阿姨就表示,“不管如何宣傳和解釋,小區居民心理都會有個疙瘩。”市民陳先生表示,如果心理有疾病或者精神有問題的病人在附近看病,難保不會發生一些**。
“出門看病很方便”
雖然禪城區集中了多家三甲醫院,但每個醫院都人滿為患。因而部分市民還是比較贊同醫院進社區。
“出門就能看病,有什么不好?一點小毛病去大醫院,掛號、排隊、拿藥耗時不少,整一輪走下來也是累得夠嗆。”家住禪城區季華園附近的王叔就如此表示,如果遇上了一些緊急情況,社區醫院和診所還可以先幫忙處理。
同樣,對于腿腳不便的方婆婆來說,每次靠家人推著輪椅出去看病的確麻煩。“有時候為了不麻煩家人,方婆婆即使哪里不舒服了也不愿告訴子女。”站在一旁的鄰居如是說道,如果家門口就有一些簡易醫院和診所的話,這會極大地方便了像方婆婆這樣的居民。同樣,澳伯表示,他大病過一次,現在需要定期服藥和診治,社區醫院和診所開在家門口對他這樣的老年人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