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于ESC年會的RE-LY試驗結果顯示,非甾體抗炎藥(NSAID)與患者出血風險升高及住院率較高有關。房顫患者使用NSAID后獲益與未使用NSAID但接受達比加群治療者相似,但研究者認為聯合使用NSAID與口服抗凝劑時必須對患者進行謹慎的風險/獲益評估。
Michael D. Ezekowitz(費城托馬斯杰斐遜大學)等對RE-LY試驗(n=18113)中的NSAID使用者(n=2279,12.6%)與未使用NSAID者的臨床預后進行比較,以評估達比加群(150 mg與110 mg) vs. 華法林的療效。女性中NSAID使用者多于男性(39% vs. 36.1%;P=.0074),而且NSAID使用者多患有瓣膜性心臟病(24.3% vs. 21.4%; P=.0024),但充血性心衰則較少(30.1% vs. 32.3%;P= .037),研究者還對患者的年齡、CHADS2評分、冠心病發病頻率、糖尿病與高血壓進行了比較。
盡管各組患者的死亡率(P=.2109)、顱內出血(P=.3631)及心梗(P=.6674)發生率相似,但NSAID使用者大出血(P<.0001)與致命性出血(P=.0103)風險增加,尤其是嚴重胃腸道出血(P=.0004),而且NSAID使用者住院率更高(P<.0001)。無論是否使用NSAID,達比加群150 mg(NSAID組:HR=0.56;95% CI,0.31-1.01 vs.無NSAID組:HR = 0.67;95% CI,0.53-0.84)組與110 mg(NSAID組:HR=1.03;95% CI,0.63-1.69 vs.無NSAID組:HR=0.87;95% CI,0.7-1.08)組相對于華法林的相對獲益(卒中與系統性栓塞)相似。
達比加群150 mg(NSAID組:HR=0.88;95% CI,0.63-1.22 vs.無NSAID組:HR=0.96;95% CI,0.83-1.11)組與110 mg(NSAID組:HR = 0.82;95% CI, 0.59-1.14 vs. 無NSAID組:HR=0.8;95% CI,0.68-0.94)組大出血發生率相似。
房顫患者使用NSAID后獲益與未使用NSAID但接受達比加群治療者相似,但研究者認為聯合使用NSAID與口服抗凝劑時必須對患者進行謹慎的風險/獲益評估。
Michael D. Ezekowitz(費城托馬斯杰斐遜大學)等對RE-LY試驗(n=18113)中的NSAID使用者(n=2279,12.6%)與未使用NSAID者的臨床預后進行比較,以評估達比加群(150 mg與110 mg) vs. 華法林的療效。女性中NSAID使用者多于男性(39% vs. 36.1%;P=.0074),而且NSAID使用者多患有瓣膜性心臟病(24.3% vs. 21.4%; P=.0024),但充血性心衰則較少(30.1% vs. 32.3%;P= .037),研究者還對患者的年齡、CHADS2評分、冠心病發病頻率、糖尿病與高血壓進行了比較。
盡管各組患者的死亡率(P=.2109)、顱內出血(P=.3631)及心梗(P=.6674)發生率相似,但NSAID使用者大出血(P<.0001)與致命性出血(P=.0103)風險增加,尤其是嚴重胃腸道出血(P=.0004),而且NSAID使用者住院率更高(P<.0001)。無論是否使用NSAID,達比加群150 mg(NSAID組:HR=0.56;95% CI,0.31-1.01 vs.無NSAID組:HR = 0.67;95% CI,0.53-0.84)組與110 mg(NSAID組:HR=1.03;95% CI,0.63-1.69 vs.無NSAID組:HR=0.87;95% CI,0.7-1.08)組相對于華法林的相對獲益(卒中與系統性栓塞)相似。
達比加群150 mg(NSAID組:HR=0.88;95% CI,0.63-1.22 vs.無NSAID組:HR=0.96;95% CI,0.83-1.11)組與110 mg(NSAID組:HR = 0.82;95% CI, 0.59-1.14 vs. 無NSAID組:HR=0.8;95% CI,0.68-0.94)組大出血發生率相似。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