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導致的心血管病發病及死亡至今仍是一項全球性健康衛生問題,尤其是在缺乏限煙政策的低中收入國家中。在過去50年中,美國公眾逐漸意識到吸煙的危害性,因此社會戒煙工作也已頗見成效,但近年來美國人群戒煙率出現減慢趨勢,而且煙草產品的演變超出了人們的預想。為此有學者對吸煙及相關心血管風險的遺傳學及表觀遺傳學、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機制、吸煙危害及戒煙獲益與電子煙對心血管健康的潛在影響進行了綜述分析,以下是綜述內容的5項要點。
1.盡管近年來吸煙人群的比例已出現明顯降低,但由于人口快速增長,絕對吸煙人數有所增加。吸煙可使吸煙者及其周圍人群暴露于7000余種化合物之中,其中很多為有毒物質,每年近630萬例死亡與吸煙或二手煙有關。
2.約1/3吸煙相關死亡與心血管病有關,而且吸煙與心血管病間存在明確的因果關系。各吸煙水平人群均存在一定心血管病風險,包括每天吸煙<5支的群體。
3.針對多項基因組相關性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數項基因多態性均與吸煙行為(吸煙強度及開始吸煙)有關,而且死亡風險增加與吸煙之間也存在基因相關性。還有研究發現DNA甲基化與吸煙有關。
4.直接吸煙與二手煙均可致內皮功能紊亂,使得氧化應激增加,并伴隨巨噬細胞及血小板活性的增強。此外,吸煙還與血小板反應性及粘性增強等血栓前狀態有關。
5.吸煙可使心臟病(心梗、心源性猝死與心衰)及外周動脈疾病(主動脈瘤)風險增加,而且吸煙是再梗死、支架血栓與CABG及PAD介入治療并發癥的風險因素。鑒于全球吸煙人群數量龐大,預防吸煙并提倡戒煙仍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