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護士的補充角色,住院病人對護工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由于護士資源短缺,“黑護工”現象日益蔓延。“黑護工”不僅沒有具體部門對其進行管理,更談不上專業培訓,收費標準也都是個人與患者相互協商而定,從而導致一些醫院陪護工作的混亂,嚴重影響醫院正常醫療工作。
“黑護工”到底“黑”在哪?
護工行業亂象叢生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患者家屬和黑護工由于陪護費未能達成一致產生醫療**也是常有的事兒。一份由民進廣州市委專題調研組完成抽樣調查顯示,近三成護工未接受正規培訓,74.4%的護工僅接受過初步的技能培訓,部分護工在上崗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經常出現問題都找不到責任承擔方。
黑“在名分——沒有資質。”黑護工“的群體主要是親戚和老鄉,分布在醫院的病房中,只要有新病人入院,他們就會上前推銷,甚至醫院清潔工也會幫忙介紹。沒有”健康證“、”護理證“之類的從業***書,也沒有經過專業培訓,靠老鄉”傳幫帶“,把活兒干好,”黑護工“們就這樣在各大醫院活躍著。
”黑“在價格——沒有標準。近年來,由于普通家庭子女減少、工作繁忙等因素,護工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護工群體的數量也迅速擴大。與急速上升的市場需求相伴隨的是,陪護價格也在節節攀升,酬勞從起初一天的30至40元漲到現在的300元左右,重病患者陪護以及節假日期間收費更高。由于市場競爭的緣故,”黑“護工的服務價格普遍偏低,浮動很大,并沒有優勢,但正是這一點提高了其被雇傭的概率,也是存在于醫院的關鍵因素。
”黑“在制度——缺乏監管。目前法律法規并未禁止住院患者陪伴人員,很多患者家屬讓”黑護工“以患者家屬的身份作為陪伴人員為患者提供生活護理,從制度上難以對”黑護工“現象形成有效制約。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沒有準入門檻、缺乏統一的執業標準和執業規范、缺乏考評監督制度、缺乏規范的培訓、不需要持證上崗等成為了當前護工行業突出的問題,這不僅讓廣大護工權益受損,患者和家屬也無法獲得放心的服務。
”黑“護工洗白的未來在哪?
類似”號販子“的處理,很多醫院成立了醫患辦,協調保衛處、警務工作站及駐地派出所,采取這種最直接的方式,但多數情況下因為黑護工市場頗具規模,往往是轟走后又回來,甚至部分患者家屬聲稱黑護工是自己家親屬,造成管理難度的進一步加大。對此,部分醫院則選擇從醫院護工辦直接派出正式護工,試圖從源頭上進行阻斷,但終究局限于短期內有效。
目前部分試點城市正積極制定相關法律條文,規范護工管理。北京、天津等市2009年就***了專門的規范性文件,例如北京市規定”護理員包括護工必須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天津市明確規定”2009年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持證上崗的護理員要達50%以上,到2016年各級護理員均要取得職業***書“.
2013年8月底,四川省衛生廳下發《衛生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護工的職業技能鑒定被列為第一批開始。到2017年,未取得執業資格的護工人員將退出護工隊伍,若發現沒有執業***而從事這項工作的,醫院將受到處罰。
2014年12月1日,福建全省三級以上醫院全部實行醫院護工規范管理試點,醫院將根據臨床需要和患者意愿,由病區通過護理員管理機構安排護理員從事陪護工作,住院患者不能私自聘用護理員。另外,凡從事護理員崗位工作的人員,應持有健康檢查合格證明、護理員崗位培訓《結業證書》或中等及以上專業學(職)校護理專業***書。
醫院方面應當積極配合采取措施。比如實施統一調配護理員制度;確定陪伴原則;履行風險告知;建立并實施登記備案制度;明確護工崗位職責;定期對護工進行技能指導;鼓勵不良事件上報;建立并實施監管評價、退出建議機制等。
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曾提出,護工應是一群有護理知識背景”文化人“,而不是家庭保姆。長期以來,他們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被矮化“,完全不能反應護理的勞動價值,因此未來護工應具備的知識水平和責任要重新界定。
”沒有護工“便沒有了”黑“護工
護工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為護士和患者家屬分擔了一定的工作量,諸如擦洗、喂飯、大小便護理和幫助患者行動等工作都是醫院護士工作無法延伸的領域。但因他們基本上都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照顧病人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如果一家醫院沒有護工,便不會存在這么多問題,更沒有”黑“護工一說了。據了解,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里沒有護工,醫院里最臟最累最熬人的生活照護工作全部由專業的康復護士親力親為,包括繁雜瑣碎的身體清潔、**擺放,大小便的管理都由護理完成。對此,院方認為沒有護工是醫院軟實力的表現。但大多數醫院處于人力成本的考慮,無法配置足夠多的護士,于是,尷尬局面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