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系,是近幾年來一直備受關注的焦點。在今年的兩會上,也毫無疑問成為了眾多熱點之一。很多人認為,雖然問題得到重視,國家也相應***了一系列法規和措施對醫患之間破裂的關系進行挽救,但是見效卻不明顯。醫患關系似乎成為了一道無解題。其實,解好這道題并非無路可走。
近日,寧波、杭州等多家醫院均有打罵醫護人員事件發生,醫患關系再度引起熱議。前不久,紹興市發生了一起逼醫下跪的事件,影響惡劣,如今肇事者已被依法刑拘,即將面臨法律的嚴懲。無獨有偶,南京口腔醫院也發生了毆打護士事件,當事人已被免去公職,正在接受司法處理。
醫患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并且雙方都各有各的委屈。一方面是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感越來越少,膽戰心驚地謹慎從業,另一方面患者也不舒心,看病難看病貴約張病床得排隊,有時病因問多了還遭醫生白眼,雙方心理都窩著一肚子氣。在這樣的情緒交集之下,醫患雙方越發容易“擦槍走火”。
題解一:合理運用法律***
醫患關系緊張,襲醫事件頻發,固然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無論如何,面對醫療服務中的不愉快與**時,底線是雙方都得守法,突破了法律底線的**與講理,突破了文明底線的動粗與侮辱,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
在任何的惡性傷醫事件中,不論問題的原因為何,我們應當明確,只要患者出手,便已觸及了法律,法律理當追究責任。因此,要維護社會對醫護職業的尊重,要喚起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感,司法嚴懲是個有力的保障,對各種醫鬧、侮醫、襲醫等不法行為嚴懲,讓肇事者感到后果很嚴重,代價很巨大,也讓醫護人員感到法制有保障、懲惡有震懾,這樣才能讓患者遇事更冷靜,醫生才能放心工作,為患者看病。
題解二:向相關醫療體制“動刀”
提高司法門檻嚴懲醫鬧惡行只能起到緩解和減少醫患**的作用,降低醫鬧的發生率,并不能標本兼治地理順醫患關系。正如今年全國兩會上鐘南山所言,醫生每天看病像打仗,病人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醫患關系如何改善?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我國醫療**,醫該怎么改?均衡醫療資源,做到覆蓋村鎮醫療機構,更有效的引導患者“大病進大醫院、小病進社區醫院”的就醫理念,緩解大醫院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的“擁堵”問題,醫生看病便可以更加從容,患者就醫也會更輕松。
題解三:醫護工作者還需端正態度
很多患者抱怨,除了看病難的客觀存在外,在就醫時,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與服務態度也不讓人滿意,有些更是十分惡劣,這更加重了患者就醫時的不滿情緒,也是引發不少傷醫者情緒失控的原因。有的醫生看病不認真導致誤診,有的醫生對病人愛理不理,缺少溝通,有的醫生甚至連病理原因也懶得講,直接打發病人做化驗、做檢測、配N多的藥,由于醫生的服務不到位、解釋不到位,最后因久治不愈或治不對癥導致患者對醫生有看法,乃至產生矛盾與**。
所以,醫院也應該站在患者的角度作些換位思考,作出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從根本上減少醫患**的誘發因素;另一方面醫院應當讓投訴受理機制更暢通,讓患者有氣可出、有疑可釋、一旦出現任何問題都有可以解決的途徑和辦法,這樣方便減少直接的沖突。
總之,醫患之間的冰霜雖然堅固,但也并非不可***。這并不是一道無解題,如果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努力,并輔助法律多一些保障措施,醫生多一些敬業精神,患者便會多一份舒心之感,患者安心便是醫護工作者安全的保障,那么喚回醫護人員的安全感便指日可待。付出不會是沒有結果的,一切的付出都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