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紐約大學醫學院,山東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能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蛋白,從而為治療這種自身免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療靶標。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學》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紐約大學劉傳聚博士,其早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之后赴美耶魯大學分子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實驗室進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任職美國紐約大學,主要從事骨生物學,尤其是軟骨調控以及軟骨相關疾病分子機制的研究。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這種疾病會引起肢體嚴重畸形,關節滑膜炎及漿膜、心肺、皮膚、眼、血管等結締組織廣泛性炎癥,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率高,是一個世界范圍內的疾病,分布于所有的種族和民族。類風濕性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療法,仍停留于對炎癥及后遺癥的治療,因此盡早找出這種疾病的分子機理,以及能對抗這一疾病的靶標對于一些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首先發現了一種生長因子progranulin(PGRN)能與腫瘤壞死因子(TNFR,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直接結合,從而擾亂了TNFα/TNFR相互作用。PGRN參與了許多生理過程,比如胚胎發育,組織修復,腫瘤發生,以及炎癥等,但是這一因子的受體是什么,至今科學家們還并不清楚。
為了弄清楚這一問題,劉傳聚研究組在之前發現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了PGRN的功能。他們在小鼠中沉默了PGRN基因,結果發現這些小鼠容易患上膠原誘導性關節炎,而加入PGRN則能逆轉小鼠炎癥關節炎。
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型蛋白——他們命名為Atsttrin,這種蛋白由三個PGRN片段組成,具有選擇性的TNFR結合特性,之后他們利用Atsttrin,和PGRN分別進行動物實驗,結果發現Atsttrin具有更強的抑制關節炎的活性。并且實驗也解決前文提到的PGRN受體問題:研究人員發現PGRN是TNFR的一種配體,是TNFα信號途徑的拮抗劑,在小鼠炎癥關節炎的病理發生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這項研究提出了治療與TNFα有關的疾病的一種新的治療標靶,雖然目前還沒有數據顯示Atsttrin在人體中是否也能起效,但是這項研究為治療此類疾病提出了一種新思路。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