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社區醫生做好“健康看門人”(2)
2011-02-17 11:06
閱讀:2411
來源:健康報
作者:水**南
責任編輯:水北天南
[導讀] 北京市今年將推廣家庭醫生契約式服務,讓國內廣大普通公眾也能享受到家庭醫生式的醫療服務,擁有自己信得過的“健康看門人”
可見,社區醫療機構吸引人才難的問題,即便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沒有完全解決,至于那些經濟及社會發展遠不及一線城市的中小城市,以及更為廣闊的農村地區,社區醫療機構的人才儲備狀況更是可想而知。如果社區醫療機構無法吸引大量高質量的醫療人才扎根其中,推廣家庭社區醫生所需要的必要人力資源也無法得到保證。
其次,推廣社區家庭醫生服務還需要公共財政及時、有力的保障。以北京即將推行的社區家庭醫生模式為例,一個服務小組由全科醫生、醫生助理和護士三人組成,每組為200戶家庭提供24小時隨叫隨到的公共衛生服務。社區家庭醫生所要承擔的工作量之繁重由此可見一斑。在勞動力成本日漸上漲的當下,付出了繁重的勞動,提供了大量優質醫療服務的社區家庭醫生理應獲得可觀的薪酬。可是,這種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推廣的出發點是基于公益性,在服務收費上必然是采取低收費甚至免費。如果有關部門提供的財政投入不夠或者無法落實到位,這種公益醫療模式就將面臨難以為繼的危險。
再者,社區家庭醫生的培養成本不能讓社區醫療機構獨自承擔。培養出一名勝任社區家庭醫生工作的全科醫生成本并不小。醫生這種職業需要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逐漸提高診療技能,經過醫學院校多年學習的醫學畢業生也只能是“半成品”。囿于我國社區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和大型三級醫院普遍存在著較大的醫療水平差距,一名合格的社區家庭醫生擁有在大型醫院工作、進修或者培訓的經歷必不可少。然而,這個培養成本對那些醫療資源相當有限的社區醫療機構而言,顯然是無法獨力承擔下來的。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