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D-二聚體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2)
2011-01-17 09:48
閱讀:5348
來源:愛愛醫論壇小志2001
作者:大*勒
責任編輯:大彌勒
[導讀] D-二聚體(DD)來源于纖溶酶溶解的交聯纖維蛋白凝塊,是纖維蛋白單體經活化因子XIII交聯后,再經纖溶酶水解所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是一個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記物,對于診斷與治療纖溶系統疾病(如DIC,各種血栓)及與纖溶系統有關疾病(如腫瘤、妊娠綜合
在惡性腫瘤方面的應用
研究發現,腫瘤尤其是腺癌細胞可分泌癌性促凝物質,該物質釋放入血后能激活凝血系統,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加上腫瘤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進一步加劇高凝狀態。殷少軍等[2]研究結果發現:(1)肺癌患者血漿D-二聚體含量顯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肺病者,進一步證實肺癌患者存在高凝血和纖溶異常;(2)肺癌TNM分期中,Ⅱ~IV期者血漿D-二聚體含量明顯高于I期患者,提示血漿D-二聚體含量隨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化療后隨著病情緩解血漿D-二聚體含量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組水平;在化療無效或病情惡化時其含量又進一步升高,提示動態觀察肺癌患者血漿D-二聚體含量變化,有助于判斷療效及估計預后。
對血栓形成性疾病輔助診斷及預后判斷
生理狀態下,血液中凝血、抗凝、纖溶系統活性保持動態平衡。當血液凝固時,纖溶系統活性亢進,纖溶酶原大量吸附于纖維蛋白網上,在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激活成纖溶酶,使纖維蛋白溶解,引起D-二聚體含量升高。常見于外傷性顱內血腫、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心肌梗死、一氧化碳中毒等情況。范秀芝[3]研究發現,AAD患者D-二聚體明顯高于AMI患者,提示AAD患者體內存在凝血系統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激活,可能成為AAD診斷的參考指標,有助于與AMI的鑒別。且AAD患者D-二聚體升高程度與病變程度有密切關系,I型明顯高于Ⅱ型和Ⅲ型。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