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一種屬于大環內酯的抗生素,于1980年被發現,1981年推出。又翻譯作阿紅霉素、阿齊紅霉素。 曾有報道,一個體重不足7.5kg的嬰兒,因注射了超正常治療量10倍的阿奇霉素致嬰兒腦癱的嚴重不良后果。
1.阿奇霉素作用機制
阿奇霉素屬大環內酯類第二代半合成衍生物,通過阻礙細菌轉肽過程,從而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與大環內酯類其他品種比較,阿奇霉素具有口服吸收快、組織分布廣、細胞內濃度高、半衰期長等特點,在臨床應用日益廣泛,其不良反應也就隨之不斷出現,尤其是引起青少年兒童不良反應的情況較多。
2.阿奇霉素不良反應
在胃腸道、肝臟、皮膚過敏、血液、耳、心血管系統、泌尿生殖系、內分泌系統等的不良反應國內外都有報道。在精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也有過報道,例如,可引起頭痛、嗜睡、眩暈、驚厥、感覺異常、活動增多、攻擊性反應、神經質、焦慮不安、憂慮等癥狀。有報道:發現兒童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累及全身各系統,變態反應發生率最高達43.68%,比如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呼吸困難、咳嗽等;還有心動過速;急性哮喘并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竭、肝損壞等。
3.國外報道
在2006年,美國藥物治療期刊曾經報告了1例9個月大的女嬰,因護士錯誤地注射超大劑量(0.5g)阿奇霉素,導致致死性心動過緩,心肺復蘇后,患兒仍發生嚴重的缺氧性腦病。
4.阿奇霉素用法用量
兒童常規劑量:按每公斤體重,一般感染:兒童的總劑量為30mg/kg,1次10mg/kg,每日1次,連續3天給藥。若是中耳炎、肺炎:第1天10mg/kg頓服,每天最大量不超過500mg。參照北京兒童醫院的用藥經驗,按每公斤體重5~10mg使用,根據不同疾病,使用天數不一樣,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使用。
5.分析
該病例報道的該嬰兒體重不足7.5kg,每次最高劑量應該是75mg,但醫生實際上一次給嬰兒使用了750mg,是正常量的10倍!由于阿奇霉素制劑多為脂溶性,易透過血腦屏障,從而導致腦部藥物濃度過高,刺激腦細胞有關。盡管導致腦癱結果的因素很多,但根據患兒的用藥來分析,患兒所用藥物中只有阿奇霉素的用量是超正常用量的。通過以上分析,超正常治療量10倍的阿奇霉素應該是導致患兒腦癱的原因。因此,通過此病例,提醒醫護人員在用藥過程中,尤其是嬰幼兒,注意其用法用量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