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16“西湖論健”國際高峰論壇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落下帷幕。該論壇以“把學術、醫療、科技、資本大融合促進醫療科技事業發展”為宗旨,重點討論IT科技如何為腫瘤治療、人工智能醫療、大數據醫療、醫療信息系統等領域遇見的問題提供更有效的科技支持。
該論壇在發起之初就得到了浙江省以及杭州市**的大力支持,一躍成為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的開幕論壇之一,在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為人們呈現了一場特色鮮明的醫療科技盛宴。
活動現場,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印度的醫學界院士、專家學者、IT界專家、醫療健康企業家、媒體代表及**領導共800余人匯聚一堂進行了圓桌對話,共同探討“讓科技回歸醫療本身”這一主題。
論壇還創造了兩個國內首次:一個是“醫機大戰”,資深影像診斷專家和閱片機器人現場比拼,展示大數據技術所驅動人工智能的科技;另一個是中美連線MDT會診,實現了線上線下以及地域的跨界,世界級癌癥治療專家群英聚首,現場驗證多種癌癥治療的最新成果,實時對疑難病癥,進行跨國界、多學科、多專家的會診。
而某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其研發的,具備自我學習、自我校準的“閱片機器人”,堪稱“醫學影像界的AlphaGo”,與來自浙江省中醫院和杭州市紅會醫院兩名具15年工作經驗的放射科醫生,展開了“醫機大戰”,結果1:1戰平。但機器人每次只用時1分鐘,兩位會診醫生每次需要8-10分鐘。
參賽醫生表示,“我們兩個人花了10分鐘,結果機器人1分鐘,第一個病人比較難一點,第二個腫塊比較多一點,機器人都是1分鐘。當然我們兩人比較緊張,第一次在幾百號人面前跟機器人比賽。最后確實感到機器人將對我們的臨床工作有很大幫助。
”閱片機器人“項目組組長介紹說:”我們希望讓計算機做一些人不想做的事,而不是取代人類的智慧,因為從人制造工具開始,工具就是為了幫人減輕工作量。我們希望放射科專家能提供一些建議,更希望專家們前往公司深入參與討論。“
人工智能是社會發展和自然科學發展的必然。歷史的車輪無法阻止,關鍵是怎么適應。有人覺得醫生執業的堡壘被打破,但是其實從另一方面說這也給醫療衛生的推廣發展和在疑難雜癥診療方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雖然現如今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且無法讓機器人***完成一臺手術,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人機合作將愈發成熟,很多現如今讓人類醫生一籌莫展的疑難雜癥將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得到妥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