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閩西邊陲小城,曾因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長汀經驗”而為人所熟知。2009年以來,通過“歸口管理、三權下放”的創新性做法,長汀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改革,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可資**的醫改版“長汀經驗”。
2014年,國家衛計委專家組考察長汀醫改后,坦承“全國基層衛生院系統萬花紛謝,只有這里一枝獨秀”。
2015年,長汀縣基層醫改“一歸口、三下放”的做法被寫入了福建省委、省**《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中。
現在,長汀縣所在的龍巖市正在全市醫療系統中推廣“長汀經驗”。
長汀為什么能做到?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三權下放:小醫院做了大醫院能做的事
“以前我們濯田女人生孩子,能生下來就生下來,生不下來就找院長,可是我們當院長的也是干著急啊。”站在嶄新的產科家化病房里,長汀縣濯田中心衛生院院長王光明對記者說。
2009年醫改前,“一級甲等醫院”濯田中心衛生院沒有本科生、沒有臨床主治醫師、護理人員奇缺……老百姓生個孩子都得開車1個多小時到50多公里外的縣城汀州醫院去。
現在好了。“大醫院能做的事,我們也可以做了。”王光明說這話的底氣來自于以下這組數據:今年1——6月該院接納住院分娩447人,其中剖宮產71例。而且,像難產接生、子宮全切、無痛人流等以往在大醫院才能做的手術,濯田中心衛生院現在也能做到了。
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像濯田這樣小小的鄉鎮衛生院有了人事權、分配權、經營權這三把“尚方寶劍”。
簡單地說,就是衛生院可以根據業務發展需求,在編制外自主聘用符合任職資格條件的醫務人員,但無論在編或非編人員,均實行按崗定酬、按績取酬;可以自主分配收支結余,但必須實行嚴格的績效考核,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同時,縣衛生局鼓勵18個鄉鎮衛生院在“保基本”的前提下,自主發展特色專科,實現“一鎮一品”的差異化競爭。
數據更能說明成績:2008年,長汀縣鄉鎮衛生院(含社區)年門診量和年住院量分別為28.37萬人次和1.22萬人次;2014年,這兩項數據則分別增長到了111.26萬人次和3.40萬人次。如今,長汀“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重癥到大醫院”的就醫格局已基本形成。
“通過‘三權下放’,我們最大限度地將國家的醫改紅利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紅利,使國家的醫改政策得到全面的釋放。”長汀縣衛生局副局長邱道尊說。
拴心留人:收入增加吸引村醫回歸
“三權下放”體制改革所激發的發展新活力,遠不止于衛生院層面。
“不會再出去打工了。”三洲衛生院主治醫師、衛生組組長呂堪森對記者回憶道:1997年他剛在鐵長衛生院參加工作時,每月領著100多塊還不能按時足額發放的工資;1999年,他辭職外出廈門打工;2003年又回到三洲蘭坊村做鄉村醫生。在這期間,他還一度因為收入低而萌發再次外出打工的念頭。
在猶豫不決間,呂堪森看到了一絲轉機。
2009年醫改后,長汀縣各鄉鎮衛生院門診及住院病人迅速增加,臨床醫生明顯不足。針對“供不應求”的難題,長汀縣創造性地實行“村醫鄉用”政策,將邊遠山區的鄉村醫生集中在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與鄉鎮衛生院人員共同組建公共衛生服務團隊,實行下村、***,有效解決了村醫待遇和鄉村公共衛生服務人員不足的雙重難題。
正是這個轉機,最終促使呂堪森“回歸”村醫隊伍,踏踏實實扎根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如今,呂堪森借助于衛生院的人才培訓計劃,于2014年通過了普外科主治醫師資格考試;得益于衛生院的同工同酬及績效考核機制,他現在每個月的收入達到了6000多元。
據統計,單是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含新農合一般診療費)、基本藥物零差率補助、鄉村醫生簽約服務等項目,2014年就為長汀縣村醫帶來人均2.26萬元的收入。伴隨著收入的增加,基層醫務人員的隊伍也不斷壯大。截至2014年,長汀縣共***大中專畢業生近300人,單位在崗職工人數增長了64%。
資源下沉:家門口花小錢看病百姓點贊
醫改好不好,歸根到底要老百姓“點贊”才能算。
“我這腳已經腫了半年多了,馬醫生給我看了4次,才花了40多塊錢就治好了。”68歲的管前鎮珊坑村村民馬智長說,半年前自己砍柴傷到腳,但一想到從珊坑村去管前鎮中心衛生院40多里的山路,他就一直耽擱了下來。后來有了“馬水良流動衛生服務隊”,他在家門口就把病給治好了。
像“馬水良流動衛生服務隊”這樣行走在山間田頭的全科醫療服務隊,全縣共有82個,目前已覆蓋全縣297個村。這些團隊對偏遠山村的醫療衛生覆蓋“盲區”,實行“定點、定時、定服務項目、定新農合補償”等多樣化的服務。
在最大限度實現“資源下沉”、保障百姓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不斷檔上,長汀縣將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的診斷確診權由縣級醫院副主任醫師下放到鄉鎮衛生院主治醫師或從業五年以上的執業醫師。同時,許多衛生院還拓展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在完成“規定動作”基礎上,開展了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健康增量服務、鄉村醫生簽約服務等特色項目。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資料顯示:參合居民在鄉鎮衛生院住院人次占參合居民住院總人次的比例由2009年的48.66%下降到2013年的37.02%。而與之對比的是,長汀縣參合居民到衛生院住院人數占比由2010年的43.1%增至2015年6月的50.55%,增長7.45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3.5個百分點。
“正如長汀水土流失治理一樣,長汀基層醫改大力弘揚了***老區艱苦奮斗、敢為人先的光榮傳統和‘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長汀精神。今后,我們將用足用活用好新醫改政策,努力探索基層醫改發展的新思路。”,對于醫改版的“長汀經驗”,長汀縣縣長李善昌總結說。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