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大慶,北京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醫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醫學與哲學》雜志副主編。教育部醫藥高校人文與社會科學課程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
該文是張大慶教授日前在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生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125年前,當時被譽為美國四大名醫之一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威廉·奧斯勒,作為嘉賓出席美國第一所醫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他在典禮上的致辭,主題是論述一名醫生最重要的特質是什么。他選用了一個古老的拉丁詞匯“Aequanimitas”,我將它譯為“淡定”.
奧斯勒認為,淡定是醫生最重要的特質,它是一種可以讓病人感知到的從容與理性。淡定不是冷漠與麻木,而是臨床工作中的沉著與冷靜。尤其是面對復雜、危重、緊急的病癥時,醫生能夠理性地做出清晰的判斷,采取及時、有效的救治措施。淡定也不是無能與無奈,而是一種基于知識與經驗的把控能力,是一種臨床診療的境界。遇上不淡定的醫生,病人是不幸的。醫生的優柔寡斷、焦慮,甚至慌亂,會讓病人喪失治療的信心。
淡定不是缺乏熱忱與關愛。醫生對病人的關愛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笑容可掬、和藹可親。審慎與冷靜,才能讓醫生審時度勢,從復雜多變的臨床現象中厘清思路,做出正確的決策。我們可以說,淡定是醫生的一種天然品德。由此,任何復雜、難測的病情才不會擾亂醫生的思維與判斷,才不會妨礙有條不紊的診療過程。尤其是在醫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敏銳的感受、冷靜的判斷、精細的操作不僅是衡量優秀醫生的標準,也是醫生的美德。
淡定不僅是一種身體的稟賦,也是一種內在的精神持守,是一種人生的哲理。當今社會的浮躁之風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醫學界,或許隨著經濟的發展、科研經費的增加,各類大項目、大工程層出不窮,有些人總希望能走捷徑、跨越式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爭著、搶著要為科學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雖然這的確表達了急于改變現狀的一種心氣,但這種心氣不加注意就會轉化為浮躁,時間長了,甚至會變成一個個虛張聲勢的、隨時都會破滅的泡泡。浮躁的實質就是缺乏淡定,沉不下心來扎扎實實地做學問,不能認認真真地解決科學問題。
不確定性是醫學最難***的難題,也是病人的擔憂與恐懼。人們總是希望找到絕對的真理,但遺憾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滿足于部分真理。生命與疾病的復雜性,使得即便在充斥著基因組、蛋白組、疾病組等各類“組學”的今天,我們依然還是像博物學家和考古學家只能根據獲得的化石片段來重建一個理想的生物一樣,只能通過基因組的片段來建構我們對生命與疾病的理解。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淡定也是一種價值觀念。毫無疑問,幾乎沒有人永遠一帆風順,人總會面臨生活的波折、事業的困境,甚至不得不承擔失敗的結果。但是,只要我們以淡定的心態,對困難與挫折泰然處之,在困境中累積經驗、保持平和,即使災害和危機迫在眉睫,也能勇敢地面對,達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無論今后從事臨床實踐還是科學研究或是行政管理,抑或轉入其他行業,“***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應當成為一種追求的理想。實際上,也只有在此基礎上,你們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新、有所前進。
今天的我們之于奧斯勒,對生命與疾病現象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們具備了更高精尖的儀器設備,掌握了更豐富的診療知識與技能,但我們不一定就能更好地把握生命與疾病的意義和價值。我引用這位醫學前輩推崇的古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的**安東尼倡導的這個概念——淡定,目的是想說明,知識易習,智慧難得。人生的智慧,需要用一生的實踐與感悟來追尋。
淡定是什么?淡定是一種態度。遇事沉穩中又積極果斷,老練里卻又重視有佳,勝不驕,敗不餒淡定是一種勇氣。行事放松自如,從容冷靜,閑看庭前花落,輕搖羽扇城頭淡定是一種原則。展示出對人對事不急不躁、不溫不火,親而有度、順而有持淡定是一種風度。神鷹背上秋風過面、靜若處子,名利場中燈紅酒綠、過眼云煙淡定是一種修養。仁而無憂,仁而無懼,實事求是,心懷坦蕩,蘭心傲骨淡定是一種能力。深思熟慮能揚長避短,內省自知可有進有退,待該出手時再出手淡定是一種力量。氣定神寧,如巨巖阻浪,堅持不懈,如水滴石穿淡定是一種效率。穩而避其亂,洞悉而練達,如庖丁演刀、如魯班弄斧淡定是一種境界。蘭秀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立德,不為窘困而改節淡定是一種人生。人生如一副銳利的老花鏡,難得糊涂,難得清醒。
(健康報《淡定—醫生最重要的特質》作者:張大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