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過去大半,各種暴力傷醫事件繼續上演,患者眼中的醫生始終沒有摘掉“收紅包、吃回扣、黑心”的帽子……這些傷痛和字眼正在一點點地消磨醫患間寶貴的信任。其實,患者去醫院就診,無非是希望遇到一個真正關心自己、一個不管自己有沒有錢、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溝通的醫生。而一個醫生是否符合患者心中好醫生的定義,從以下六大細節中就可得知。
一、談吐
談吐,指日常生活中講話的水平、特點、風格等。是以一定語言為基礎,對思想文化水平、教養和情趣的反應,言談和舉止都是人們形成一個人評價的重要根據。
言語溫和的醫生比較注意自己的形象,尊重病人,說話通俗易懂,說明理論水平不錯,又善于舉例溝通,爭取讓您看個明白病;說話絕對,說明這個大夫可能技術高經驗豐富,但不太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有的大夫總是煩躁不安的,這時患者最好要靜觀其變,也許他正有煩心事,也許他水平不高。
二、年齡
據不完全統計,日常疾病,公眾超70%相信老醫生;對于疑難雜癥,90%相信老醫生。無論中醫西醫,無論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醫生臉上皺紋基本上和人氣成正比。
醫生是門專業性極強的實踐型職業,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和長期臨床經驗的積累。因此,好的醫生除了滿足行醫的準入條件外,還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一般來講,大多數中老年醫生經驗豐富、見多識廣、應變靈活,值得信賴。
三、職稱
一般情況下,選擇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醫生為好。這些醫生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反應快,對新的醫藥信息比較了解。
四、行為
大夫查體動作規范、手法溫柔、過程穩當。看檢查化驗,不只看上面的報告,還要親自審視一下化驗單、B超圖、X線片,看單子上的結果,還要結合自己的判斷,有的甚至主動找檢查人員討論,這樣的大夫您肯定可以放心。
五、書寫
處方和病歷,字跡清楚,主訴、病情描述、診斷、檢查、處理意見,意思表達有條理,有憑據。
六、病后
給您看完病,大夫左囑咐右叮囑,這病要注意什么、需不需要復診、藥品如何服用等,仔細向您講清楚,這樣的大夫甭問,錯不了。
此外,醫生外表、辦公桌是否趕緊、白大褂是否整潔等也能反應一些醫生的素養。
患者選擇醫生,首先考慮的是醫生的職業道德。《世說新語》中說:“百行以德為首。”高尚的道德品行、良好的職業操守對于從事任何職業的人來說,都是立身與立業之本。作為醫生,治好一個病人,比發表一篇論文更高興。做“好醫生”的追求,是不斷推動和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為更多病人解除痛苦的過程,只有這樣,做醫生的才會有成就感。
最被患者看中的六大細節,醫生,您注意到了嗎?您又做到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