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16日在北京舉行的深圳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合作交流會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深圳今年起將較大幅度提高培訓學員生活補助,補助增加幅度按不同學歷在1000—3000元/月。深圳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指出,希望與教育部門加大合作培養醫學人才,緩解招醫難和醫生短缺現狀。
深圳醫生并非“香餑餑”?
深圳“醫生緊缺、招醫難”的窘境并非一日之寒。據統計,深圳從2008年到2013年的5年期間,全市門急診量增加33.2%、住院量增長44.7%,但全市執業醫師才增加25.7%,遠低于全市就醫量的增長,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醫生短缺。
深圳市衛計委人事處相關負責人分析,造成深圳醫療資源跟不上市民需求,一方面是因為深圳醫療需求增長迅猛,人口增加,以及慢性病為主的診療需求大幅度增長。另一方面與深圳高等醫學院校太少有關,目前只有深大醫學院一所院校,每年的本科畢業生寥寥幾十名,**量太小;而在深圳作為特區生活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深圳對于其他地方醫學畢業生的吸引力有限,許多畢業生甚至選擇回流二線城市。
為了緩解招醫難,深圳市衛計委在近幾年加大了全市招醫力度。一方面不斷加強緊缺崗位人才***,對于衛生系統需求迫切但是符合條件的從業人員又相對比較短缺、難以形成競爭的崗位,市衛計委每年都會編制緊缺崗位目錄,經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認定后,采取選聘方式引才。另一方面,深圳也不斷加大赴外招醫力度。從去年開始,深圳市衛計委就組織每年到北京、南京、沈陽、長春等醫學畢業生較多的城市招考畢業生。
補助增幅最高3000元
但深圳自2007年啟動的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自2010年起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卻被不少醫院和醫學畢業生詬病。一些醫學畢業生吐槽,畢業后長時間的學醫生涯卻不能結束,還要忍受每個月的較低工資和培訓結束后仍不能保證工作的忐忑;一些醫院也跟著叫苦,在“招醫難”的大背景下本來就難被醫學畢業生青睞,如此一來更加加重了“醫生荒”.
這些聲音也得到了有關部門重視。深圳市衛計委人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許多畢業生吐槽最多的培訓期間工資即月均5150元,深圳從今年起提高規范化培訓學員的生活補助,補助增加幅度按不同學歷從1000—3000元/月不等。這也就意味著,學員工資將為6000-8000元,相比于深圳事業單位新進入員月收入7000多元不算少,將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學員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