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年開始,我在醫院加強治療病房上班。顧名思義,加強治療病房里的病人是全院最危重的。因此,每次的24小時值班,都是一種高強度勞動。每次下夜班后,總感覺處于一種夢游狀態。
脫掉白大褂,混入精神抖擻的上班族時,我與周圍每一位年輕人看上去別無二致。沒有人知道我是一名醫生,他們永遠無法想象我在整個夜晚為搶救病人而“浴血奮戰”.一種輕松愉悅的疲勞襲上心頭,因能讓病人安穩地又度過一個夜晚而開心。
不過,疲勞是顯而易見且具體的。從早上8點上班,開醫囑查房,處理各種不同的病情,接診新病人,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多甚至半夜才能休息。很多時候,剛躺下沒幾分鐘,護士便匯報病情,你必須立即查看病人并處理。想安穩睡幾個小時,純屬奢望。總之,全天候24小時,你的大腦被十幾位不同病情、動態變化的患者所填充。
倚靠在地鐵座椅上,即便看到年長者,自己也真的不是很愿意起身讓座。在嘈雜的聲音里,既困又累還乏。我偶爾也會開車。此時開車的感覺是,真想把車直接扔在路邊,找個舒坦的地方睡一覺。遺憾的是,我只能使勁眨巴下眼皮,感嘆內環高架今天咋這么漫長呢。
很顯然,上述感受是“醫生疲勞”在我身上的具體體現。去年12月,《梅奧診所學報》發表了一項研究,幾乎就是對我苦命住院醫生活的真實寫照。梅奧診所的Colin West醫生,對在這家醫院的340名住院醫生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追蹤調查。他關心的問題是,住院醫生的疲勞、睡眠缺乏是否會影響他們的行車安全。答案是肯定的。有11.3%的醫生說曾發生過撞車事故,43.3%的醫生曾險些撞車。綜合分析認為,工作倦怠、抑郁、疲勞、缺乏睡眠,與開車事故的發生率顯著相關。
喜歡看醫療美劇的人,都會對連軸轉、高強度工作的醫生萬分敬佩。事實上,長時間連續工作(往往超過24小時),這的確是美國醫學教育的一個特點。這種滿貫式的住院醫生培訓,對提升醫生能力與水平的確至關重要。可是,由此帶來的醫生疲勞,一直備受人關注。我沒法找到中國醫生的相關數據。顯而易見的倒是,能體現一個城市全年無休的最佳場所,便是上演生死的醫院。
有句話說得好,“醫生是有專業技術,愿意百分百救死扶傷的普通人”.穿上白大褂,我不是超人戰斗機,脫掉白大褂,我有著與你一樣的生活喜樂煩擾。醫療工作的疲勞,能影響生活甚至出行安全,那么對醫療工作有什么影響呢?
還是前面那位Colin West醫生,在2009年的一項研究中告訴人們,抑郁與疲勞會影響住院醫生,使他們感覺到自己出現了醫療錯誤(medical error)。在對400余名醫生的調查里,有39%的醫生認為發生過一次自己可以感覺到的醫療錯誤。不過,“可以感覺到的醫療錯誤”并不一定造成嚴重后果,而是指醫生自己認為處置或治療用藥可能不當。無論如何,醫生疲勞與抑郁可能對病人的安全產生潛在影響。疲勞容易理解,抑郁來自哪里呢?按研究者的說法,引起抑郁的原因包括倦怠、工作或生活壓力、家庭問題、經濟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