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網上出現消息稱,河南一女患兒闌尾切除術時子宮被切。該消息很快就遭到了大量醫生和網友的質疑,從醫學專業角度指此消息可能不實。但很多媒體依然直接報道了此事。不得不說,有時媒體對事實的扭曲,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醫患關系更加緊張。我們不禁要問:如何走出當下醫學報道的困局?
有幾篇評論基于未驗證信息進行了惡毒評點,可就在這幾篇毒舌評論發布的當日,河南本地媒體就發布了辟謠信息,狠狠扇了起哄者一巴掌。原來患兒家屬藏匿了復查超聲的結果,明知患兒子宮尚在,仍要堅持所謂的“**”.縫**之后還有八毛門,之后又有烤嬰門,而今又現闌尾門,為什么媒體頻繁地在醫療**的報道方面陷入無知門和**門?
時評家經常宣稱自己屬于沒有什么醫療方面知識的人,但同時又基于事實不清、疑竇叢生的消息口出妄言,并對堅持維護自己清白的醫務人員大加撻伐。
公眾對當下醫療制度的怨念,媒體頻繁制造的瑕疵報道、錯誤報道,“時評家”的搓火,某些醫學同行的蠅營狗茍——這些東西糾纏在一起,就成了當下醫學報道的困局。但制造困局的卻不止于此。透過中國醫療問題的重重迷霧,我們只需對中國醫療事故處理的方式稍作了解,就知道我們今天所看到局面,其成因有多么復雜了。
醫療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約束,這是因為作為醫生的人并非完美無瑕的圣人,他們有作為凡人的局限性和陰暗面。倘若醫療行為絕對自由,那么醫學是否還能發揮治病救人的使命就很難說了。醫學護佑人類健康,法律維護人間正義,然而醫學并非盡善盡美,法律亦非滴水不漏,當醫學迷局遭遇法學困境,我們最終還能否收獲期待中的正義?如果落實到一個具體的案例上,回答只能是——不一定。一旦**發生,在醫方與患方的對抗制衡中,法律只能大致上保證相對公平,絕對公平是現實世界之外的烏托邦。
以美國2011的數據為例,在所有的醫療訴訟案件中,最終醫方勝訴的約占90%.中國的具體數據尚不清楚,但據一些從事醫療訴訟的律師們講,當其代理患方打官司時,勝率極高(只是早些年過程比較曲折),而代理醫院一方時卻少有贏時。而且中國還有一種奇特的判賠,叫“非醫療事故賠償”,即經過鑒定,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由于什么什么(挑一個什么與不良預后無關的細節問題)醫院存在過錯,應給予患方人道主義賠償多少多少,可這種賠償往往又使患方認為這是醫院理虧,所以還可能再次上訴。
醫療**和法律責任方面之類的事情非常復雜,可記者們常常在事實不清的情況下大筆一揮妄加評論。劣質“時評”因何產生?據說在中國的媒體界存在這樣一種邊緣人:時評家。他們手里捏著全國各地媒體評論版面、欄目的投稿郵箱,每天固定時間爬梳新聞網頁,以極高的產量向媒體提供各種不需要專業基礎、不基于廣泛事實的“口水觀點”.在互聯網傳媒尚不發達的時代,這些時評家的“宏論”受到傳播范圍的限制,只能“禍害一方”.但隨著傳播介質的升級,原先的地區性時評家,其言論現在也溢出了原有的渠道,在公共輿論場中無差別地蔓延。
如果說,醫學同行中確實存在一些拿著黑心錢、行著茍且事。那么,在中國的媒體界,這樣在專業領域方面完全無知,卻時時都“張嘴就說”逐利的“時評家”又是如何的一種存在?如果說,醫學同行在醫學實踐中,難免會因為種種原因失手造成一些醫療事故,那么相關媒體的采編人員讓這樣的劣質報道、劣質評論出現在自己的版面上,又是如何的一種存在?
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闌尾門患兒的家長已有觸犯法律之嫌??删褪沁@樣的人,卻能將一干媒體、網絡受眾玩弄于鼓掌之間。這幾年來,類似的情況并不少見。希望媒體從業者把事件調查清楚,如實報道,不要夸大對任何一方的***,給本就緊張的醫患關系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