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醫生有三件法寶:語言、藥物、手術刀。然而,遺憾的是,似乎現在的醫生在會用藥和用刀的同時,似乎忘了怎么使用語言。據統計,有90%以上的醫患**實際上都是由于溝通過程的不當造成,很多的醫生“不會說話”.
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到醫院排隊掛號,等了一上午,好不容易見到了醫生,醫生卻態度冷漠,惜字如金。有時,患者多問幾句話,便會遭到醫生的訓斥:“我是醫生還是你是醫生?”在醫生面前,患者就像一個“小學生”,醫生如何能夠深入淺出,把深奧的醫學道理用通俗淺顯的語言講清楚,也是醫生的基本職責。但現實中,的確有不少醫生不會“說話”,不講究溝通方式,為醫患矛盾埋下隱患。
一項關于“患者最不喜歡醫生說哪些話”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于患者而言,在就醫過程中最不想從醫生口中聽到的三句話分別是:“跟你說了你也不懂”、“想不想治?想治就回去準備錢吧”、“我推薦的藥你不吃,后果自負”.
近期進入公眾視線的關于產婦李小燕在武寧縣廣仁醫院手術臺上死亡事件,院方院長對此事件的回應“醫院就是死人的地方”,卻是引起了軒然**。
或許該院長是想表示,再好的醫院都不能避免患者的死亡。醫院不是萬能的,醫生也不是萬能的,并不是所有一切的疾病當代的科學都能夠解決。然而,院長的一句,“醫院就是死人的地方”.如此冰冷、沒有人性的話,讓人有種毛骨悚然之感:如果你那里“就是死人的地方”,那患者都去醫院就醫,是不是就是去“送死”的?
或許“醫院就是死人的地方”是記者的新聞**效果的追求,院長一千句話他沒有聽到,就這句話他聽得認認真真。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醫生,但是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患者。在醫患兩端,尊重和溝通才是讓彼此走向理解、和諧的重要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