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江西上饒“醫鬧”的觸目驚心,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歸納轉發了網友“要有尊嚴,別學醫”的微博。一時間,網友激烈討論,社會議論紛紛,有關中國醫生成危險職業的話題再次走進公眾視野。本期,我們特邀廖新波講述事件的前后經過,并刊登相關專家學者的感想及讀者來稿,希望能給負重前行的醫務人員以勇氣和力量。——編 者
別讓醫生為殘缺的制度埋單
廖新波
6月8日,網友“一生何求”發來一個帖子:“5月30日,江西上饒主治醫生王某躲在保衛科被打后,又被拉到門診打,下跪后再被拉到住院部橫幅下打。目前,王某雙下肢已殘,生殖器被打爛,出現腦震蕩及多處外傷。僅5月份,醫生被打事件就發生過13次。”
看完此帖,我非常氣憤,回應道:“太殘忍了,簡直無法無天!就算醫生有錯,也要依法懲罰呀!”隨后,我回到我的博客,看到很多網友也在談論這件事情。于是,我將網友“親愛媽咪”長達200字的回帖濃縮成這樣一段話:“我網友憤怒了:上饒醫鬧,砸壞醫院,暴打醫生致殘,生命垂危。醫護人員求救**,竟以不介入醫療**為由,拒絕施救,導致百多名醫護人員**。雖上饒離我們很遠,但我心理特別難受。醫生也是人,無怨無悔地奉獻青春,守護生命。他們的安全誰來保護?今是高考,唯告學子:要有尊嚴,別學醫!”
不料有媒體看到我的博客后,斷章取義,以“衛生廳副廳長勸高考生別學醫,稱無尊嚴”為內容進行了報道。一時間,各種評論鋪天蓋地。其實,“要有尊嚴,別學醫”非我創作。我引用網友的憤怒表達,是想提醒社會關注與思考。對有志學醫者來說,眼光放長遠點。醫生畢竟是一項崇高的職業,我們一定會得到社會的尊重。
“要有尊嚴,別學醫”的深層意義何在?人們有沒有思考過其背后的原因呢?醫護人員除了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他們的勞動價值有沒有被尊重呢?所有人的健康權與生命權又如何才能被尊重呢?
假如你的哥哥有錯,你是否會打他、殺他?假如你的姐姐是護士,她做錯了,你是否會羞辱她,甚至當眾侮辱她?我并沒有說醫生、護士工作上沒有錯,我也不希望人們把醫生、護士稱為“天使”或“再生父母”。只要你們把他們當做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對有錯的普通人就可以了。
從網友的評論中,我隱約感到,也許我們真的到了一個“不講道理的時代”。不管你旁觀也好,同情也好,“以惡制惡”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手段”了!如此下去,正義、責任何在?關于如何處理“醫鬧”現象,我們廣東省正在研究。目前,我們正在山西進行醫療**處理機制和醫療責任險合理賠償機制的調研,為廣東省醫療**與處理辦法的***做準備。我正帶隊在太原調研。他們的經驗是:完善機制,為群眾提供調解的空間和平臺。另外,**機關要堅決打擊惡性“醫鬧”。
值得注意的是,醫生的尊嚴受制度的影響。我們要警惕讓醫護人員為殘缺的制度埋單,一不小心就毀了一向受人尊重的醫生原來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