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膠廠用皮革下腳料制成了工業明膠,然后以較低的價格賣給了膠囊廠,膠囊廠用工業明膠制成了藥用膠囊,然后賤價賣給了藥廠,藥廠用這種膠囊做成重金屬鉻超標的各種膠囊藥品,最終被患者吃進了肚子里。這就是皮革下腳料的“前世今生”。
誰也想不到,人們眼中臭不可聞、形同垃圾的皮革下腳料,竟會經歷如此“華麗轉身”!
前些天,由于央視著名電視主持人趙普等多位媒體人的微博爆料,引起了人們對果凍和老酸奶中可能含有工業明膠的猜疑,許多大企業紛紛撇清責任,標榜自己所添加的是食用明膠,有企業甚至要起訴趙普等,聲稱“名人更應自律和負責任”……再加上趙普等人刪掉了微博,人們懸著的心才總算在這些企業義憤填膺的叫屈聲中放了下來,有人開始轉向,認為工業明膠之說純屬無中生有的猜測,誰料工業明膠陰魂不散,原本救治病人的藥用膠囊竟然是用工業明膠制造的!相信這個消息比之果凍和老酸奶使用工業明膠更令人震驚,畢竟,重金屬(主要是鉻)超標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工業明膠,與人們對藥用膠囊所應有的期望實在相差太遠了。
央視記者調查在將皮革下腳料變成工業明膠乃至藥用膠囊的鏈條揭示得清清楚楚的同時,也揭示出了附著在工業明膠鏈條上的各個企業的利益秘聞,有的明膠企業竟然要求采購工業明膠的膠囊企業簽訂“不得用于食用和藥用”的協議,如此掩耳盜鈴式的“免責”協議實在讓人哭笑不得:生產藥用膠囊的企業購進工業明膠不用于藥用又會干什么?難道簽訂了這樣的協議之后,明膠廠就會在心理上產生出沒有助紂為虐的自我安慰感?
當然不是,明膠廠逼著膠囊廠“要買就要簽合同”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應付有關部門可能的檢查,但明膠廠此番苦心顯然沒有派上用場,因為,從央視的調查來看,在皮革下腳料的“華麗轉身”過程中,包括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監管等在內的各職能部門,并未對這些企業進行過相應的檢查,譬如,原料來源、成品去向和衛生指標的檢測,等等。其實,很簡單,只要是對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進行細致的調查,就不難發現藥用膠囊與皮革下腳料之間的淵源關系。但是,多少年來,我們那些職能部門卻自始至終未能窺見其中的奧妙,無數的患者就這樣在不明不白中吃進了重金屬嚴重超標的各種膠囊藥品,某媒體人在微博中指出的“哪天你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了你肚子里了”,尚未來得及被果凍和老酸奶證實,卻先成了藥用膠囊的新注解。
皮革下腳料被制成藥用膠囊,且多年來一路綠燈,其中固然有著無良商家昧心黑心的因素,但各職能部門的監管缺位是否也難辭其咎?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