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彌漫著濃烈汽油味的電梯轎廂內,護士李明的頭發、衣服已被汽油澆濕,歹徒提著汽油桶,隨時都有點燃的可能。3月14日晚,陜西省寶雞市中心醫院發生護士被病患家屬潑汽油事件,所幸的是眾人及時出手,合力將潑汽油男子制服,遏制了事態的蔓延升級。然而,面對這樣惡劣的傷醫事件,除了憤怒,我們還需采取哪些措施?醫院需不需要設置安檢?
護士被病患家屬潑汽油
據事發當時的監控錄像顯示,3月14日晚8時28分28秒,一名手提黑色塑料袋的男子尾隨一名女護士進入電梯,晚8時29分27秒,一名穿拖鞋的男士率先沖到三樓電梯口,按住電梯按鈕,使電梯門保持打開狀,緊接著一名護士及多名男子幾乎同時沖向電梯口,女護士再次按了一下電梯按鈕后迅速進入轎廂,快速抱出汽油桶,幾乎同時,穿拖鞋的男子沖入轎廂,拽出被困險境的女護士,緊接著,三名男子合力將挾持女護士的男子拽出,并將其按倒在地。
寶雞市中心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被挾持的女護士名叫李明,因其受驚過度,目前正在治療。而挾持李明的中年男子姓答。事發時,李明剛從藥房取藥回來,準備乘電梯上外科大樓3樓,答某提著一個黑色塑料袋尾隨進入。當時,轎廂內只有他們兩人。李明好心詢問答某上幾樓,答某回答9樓,李明便幫其按了9樓按鈕,誰知答某突然從身后拽住李明的頭發,將李明拽倒在地,李明后腦部一撮頭發被答某拽掉,頭皮受傷流血,隨后答某將汽油澆向李明,并威脅要燒掉醫院,電梯行至3樓后暫停,電梯門正常打開,李明趁機大呼“救命”,同時用腳亂蹬,試圖踢掉答某手里的汽油桶,答某不斷毆打李明頭部,患者家屬李遠第一時間沖到電梯口,按住電梯按鈕,并沖進轎廂,將李明拽出;護士王芳緊隨其后趕到,沖入轎廂,從歹徒手中奪走了汽油桶;與此同時,患者家屬呂鵬飛及其兩位同學馮利敏、呂程沖入轎廂,將答某拽出,并將其按倒在地。
至于潑汽油原因,該負責人表示,今年2月14日,答某的母親黃某曾因腦梗等病情在該院住院治療,由于病情較重,醫生也在醫囑中強調,老人必須由人陪護。2月16日上午7時許,黃某告訴病友她去吃飯,自行離開醫院,隨后一直未回到醫院,醫院也組織人員進行查找,但沒有找到。3月6日下午3時,警方在清姜河河畔的草叢內發現了黃某的尸體,經警方鑒定,老人割腕**。此后,黃某的家屬多次前往醫院協商賠償事宜,醫院建議其家屬走司法程序,雙方未達成協議。
醫院該不該設立安檢?
醫院潑汽油事件一再發生,令人震驚。現如今,本該救助患者的醫院,卻成為醫院工作人員被砍、被傷的“屠場”.在人流量如此大的醫院,該如何保障手頭只有筆或聽診器的醫務人員的安全呢?
為防止暴力傷醫,早在2004年,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就頒布了第一版《醫療和社會服務工作者防止工作場所暴力指南》。“指南”中就有這樣一條規定:醫院大門必須裝備金屬探測器,以避免兇器入內……據悉,40%的美國急診室都安裝了金屬探測裝備,有研究顯示,使用金屬探測器會使急診室暴力事件的發生概率降低至原來的1/26.舉個具體的例子,底特律的亨利?福特醫院安裝了安檢門后的六個月內,共查出33支***、1324把刀和97罐辣椒噴霧劑。可見,很多傷醫事件本是可以防止的。
筆者認為,在從根本上杜絕傷醫事件之前,有條件的醫院,可以在醫院門口裝備安檢門,以防止兇器入內。但從長遠來看,還需要進行醫療體制改革,需要**、醫院、醫生、患者等各方角色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