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隨著支醫經驗總結會議的召開,順德區首批赴新興支醫的10位醫療衛生人員結束了長達5個月的醫術交流之旅。
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對應援助新興縣人民醫院,順德區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對應援助新興縣婦幼保健院,順德區中醫院醫護人員對應援助新興縣中醫院。5個月以來,來自順德的10位醫護人員以“傳”、“幫”、“帶”的形式,將先進的醫療管理理念傳到新興,以自身的醫療技術幫助新興,把新型醫療技術帶到新興。他們在醫術、醫德、醫風上帶來的影響,在新興縣城三家醫院得以延續。
他們究竟對新興醫療衛生注入什么新鮮血液呢?近日,記者走進新興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以及縣婦幼保健院等三家縣級醫院,深入了解他們給新興醫院帶來的改變。
記者獲悉,順德區第二批赴新興支醫團隊現已逐步就位,同樣援助縣級三家醫院,不同的是此批援助的科室有所變換。
改變:學習氛圍活躍 操作更加規范
新興縣婦幼保健院分娩室大門上醒目地標注著“產房重地 進內換鞋”,門口兩側放置著的鞋柜上也清晰地注明“穿換后放原位”、“工作人員內進鞋”,各種擺放分門別類,甚至連地板上也貼上了方向標識,讓人一目了然。“從分娩室進去,經過的房間多,大門設計差不多。對不少產婦家屬來說可能是迷宮,所以要標識清晰。”醫護人員介紹。
上述變化,是梁麗碧在新興縣婦幼保健院支醫期間所做的成果之一,她來自順德區婦幼保健院。“她規范了我院的產房管理,讓產房更加整齊,操作更加規范。”縣婦幼保健院產科副護長黃曉玲告訴記者。
業務得到規范的同時,醫院的學習氛圍隨著順德支醫團隊的到來而更加活躍,“截止5月,在短短的4個月時間,她們為全院醫務人員舉辦了6次業務培訓班,而且堅持每周在她們所在的科室開小灶。”縣婦幼保健院兒科主治醫師、醫務辦主任李伙德曾多次與順德支醫團隊進行業務上的探討。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在飯堂用餐,她們也不忘跟我們交流醫療經驗。”
順德區中醫院CT、MRI診斷組組長潘石宏一到新興,就對縣中醫院放射科全體醫師進行了理論培訓及技術操作指導、臨床示教。
除了為醫護人員帶來新知識,支醫人員還給新興廣大家長傳授醫療衛生知識。4月16日,在新興縣婦幼保健院,順德婦幼保健院兒科主治醫師農雪艷舉辦0—3歲嬰幼兒早教講座,講解嬰幼兒喂養及早教知識,100多位嬰幼兒家長參加。“得到家長高度評價,今后醫院將延續此做法,讓更多家長受益。”新興縣婦幼保健院院長潘啟明深受該活動的啟發。
多項醫療新技術落地新興
不少醫務人員反應,首批順德支醫人員在新興期間,對本地醫療技術上幫助比較大,不少醫療新技術在他們的幫助下得以在新興落地。新興縣婦幼保健院產科引入了導樂無痛分娩技術,據介紹,此項技術為產婦提供專業化、無創傷的導樂儀,阻斷來自子宮底、子宮體和產道的痛感神經傳導通路,達到持續、顯著的分娩鎮痛效果,讓產婦在舒適、無痛苦、母嬰安全的狀態下順利自然分娩。
據統計,從2015年1月起,新興縣婦幼保健院平均每月為數十位產婦開展導樂分娩,“有助于縮短產婦的產程,讓孕產婦輕松、快樂當媽媽,導樂分娩的開展至今收到不錯的反響。”潘啟明告訴記者。
在農雪艷的指導下,兒童骨密度檢查新業務已在縣婦幼保健院開展得順利,并已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該業務的引入能有效指導醫生科學用藥,避免濫用抗生素。”
目前,新興縣中醫院骨二科醫師已能將順德區中醫院吳金偉傳授來的“單邊褥式”縫合傷口的技術游刃有余,“使創緣靠近,利于傷口愈合。”
對于新技術的引入,李錦棠也深有感觸,“華主任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新技術,比如幫我們開展泌尿外科腹腔鏡業務。”從簡單的腹腔鏡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到復雜的腹腔鏡隱睪引降術及輸尿管切開取石,到更為復雜和困難的腹腔鏡下腎內型腎盂切開取石術,“他的手把手教學,讓科室的專業醫療技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支醫結束不忘打電話“回訪”
在新興不少醫護人員看來,除了帶來新技術,首批從順德來的十位醫生在醫德建設方面給新興本地醫生做了好榜樣。
新興縣婦幼保健院護理部主任謝艷紅學到的是“要更善于與產婦溝通,產前與產婦輕聲細語進行溝通,盡量說鼓勵性的話語,讓產婦不至于緊張難受,更利于生產。”
新興縣中醫院的骨傷科李玉春主任坦言,來自順德區中醫院的骨外科副主任醫師吳金偉在新興期間表現出的專業素養,讓他感到敬佩,并深刻激勵他在今后的醫護工作,“他永遠將工作放在第一位,為了給病人治病盡心盡力,有時遇到手術超時,他一點怨言都沒有。”
來自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泌尿、燒傷整形和小兒外科主治醫師華慶生對工作態度一絲不茍,這讓新興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錦棠印象深刻,“盡管幫扶工作已結束,對一些特殊病人,華主任到現在還不忘他們,經常在業余時間打電話回來話詢問他們的病情變化,提醒我們應注意的地方及診治對策。”華慶生在新興工作期間,與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打成一片。“他不僅在業務上對傾盡全力指導,而且在平時的工作生活相處中,他也極具親和力,就像鄰家大哥。”一位醫護人員回憶。
首批順德區赴新興支醫告一段落,緊隨而來的第二批現已逐步就位,同樣是援助縣級的三家醫院,不同的是此批援助的科室有所變換,該批醫護人員支援預計為期半年。
據了解,第二批支援新興醫護人員共12人,其中援助縣人民醫院的專家組共5名,已于7月7日就位,分別派送到麻醉科、外一科、消化內科、放射科和B超室開展對口支援工作;援助縣中醫院的專家組5名,已于7月3日就位,分別派送到麻醉科、檢驗科、骨科、內科以及康復理療科;而援助縣婦幼保健院的則有2名,將于7月20日到位,將派送到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