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公民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患者隱私權的問題被不斷提出,因此引發的訴訟和案件也層出不窮。看病時被其他患者圍觀、成為一堆實習生的觀摩對象,以及未經允許便被作為案例演示等事件常有發生,讓不少患者苦惱甚至心存恐懼。
而作為醫生,也常常有說不出的苦惱。醫療設施及經費不足、學生必須實踐等原因,使得患者隱私權的問題,更多存在于兩難的矛盾當中。
尷尬
婦科診室里
一堆患者旁觀
偶爾還有男人
在記者的調查中,大部分女性表示,感到隱私權受到侵犯最多的是在婦科。
劉梅(化名)今年23歲,上個月,因婦科問題,曾到昆明某三甲醫院看病。“那家醫院是要叫號的,我掛了號就到婦科的候診區等著。”劉梅說,醫院的婦科科室門口有一塊寫著“男性禁止入內”的牌子,但走進科室的候診區,劉梅卻發現能容納二三十人的候診廳竟然也有三四名男子坐著,這讓還未結婚的劉梅有些尷尬。
過了一會兒,廣播里叫到了劉梅的號,劉梅往診室走去。可讓第一次到婦科的劉梅感到吃驚的是,診室里除了她以外,還有五六名患者站在醫生面前。“本來婦科的問題就不好開口,那么多陌生人在場,就感覺更尷尬了。”
“白帶有沒有增多?有沒有性生活?”劉梅說,在醫生對她提出這些問題時,并沒有將其他患者請出診室,而自己在回答時還清楚地聽到旁邊患者發出低低的笑聲,讓劉梅又羞又怒。“以后再也不敢到婦科看病了。”劉梅說。
記者走訪了昆明市多家醫院的婦科,發現劉梅所講的情況確實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在大型公立醫院更為常見,而在一些私立醫院,由于患者較少,大多能做到一人一診室。
在大部分的婦科診室里,一個患者在看病時,旁邊往往都圍著幾個素不相識的患者,而醫生通常不進行干涉。更有甚者,部分男性還會直接走進診室,而出現這種情況時,大部分醫生會將男士請出去,也有少數醫生并不理會。
質疑 成實習生觀摩對象 患者表示“不舒服”
最近,大學生小嘉的經歷讓她覺得自己的隱私權受到了侵犯。“前段時間胸口有些疼,懷疑是乳腺出了問題,就到乳腺科看了一下。”
小嘉說,她的主治醫生是位40多歲的女醫生,在她為自己做了檢查后,就讓旁邊穿著白大褂的小姑娘也挨個來摸摸。“我提出疑問,那個年紀大點的醫生說,小姑娘們是實習生,也要對我進行檢查。”小嘉說,自己心理雖然不舒服,但還是忍著讓她們挨個進行了檢查。
實習生檢查完后,主治醫生還指著小嘉的胸部,開始向實習生們進行講解。雖然幾個實習生都是女性,但小嘉還是感到很憤怒。“我躺在那里就覺得自己是個 工具 .”小嘉想要知道,醫院的這種行為屬于侵犯患者隱私嗎?
類似的事情,34歲的吳先生也遇到過。“有一次肚子不舒服,去醫院看病時也被幾個實習生摸過。”吳先生說,醫生在此前并沒有詢問他的意見,直接就讓實習生上手了。“雖然我也能理解,也愿意幫助學生盡快熟練,但是沒征求我的意見就來檢查,還是多少有點不舒服。”
記者在網絡上搜索,發現也存在因實習觀摩而鬧上法庭的例子。2004年,青島市中級人民**審理了一起未經患者同意,醫院組織見習學生觀摩人流過程是否侵犯隱私權案。**終審判決認定醫院侵犯患者隱私權,并為此應向患者賠償精神撫慰金一萬元。
除此之外,害怕自己被作為講課時的案例,以及怕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也是市民關注度較高的兩個問題。
矛盾 都要征得同意 醫學實習難以開展
昆明某三甲醫院內科醫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實習生觀摩也要分情況。像一些婦科類手術,如果要安排實習生觀摩,需要征得患者同意,但如果是其他一些不太涉及患者私密部位的手術,或者診斷時的檢查,一般沒有征詢患者的意見。
“如果都要事先征得患者的同意,那實習多半無法開展。”該醫生表示,醫學實習生必須通過對患者的觀察、觸摸等實踐才能逐漸熟練,為以后進入臨床工作做好準備。“教學醫院的醫生有義務帶著醫學生或者進修生做臨床診療工作。但是,如果你去問患者是否同意實習生來操作,多半患者不會同意。”
該醫生表示,在保護患者的隱私權和保證醫學實習生的實習之間存在矛盾,醫院往往覺得兩難。“但是學生必須經過實踐,如果進行正常的檢查時,患者都實在不愿意讓實習生參與,建議患者可以換家非教學醫院進行檢查。”
無奈 病人太多 醫生還要管秩序不太現實
“其實我們也不愿意有一大堆患者擠在診室里,但真是沒辦法。”昆明市中醫醫院婦科主任宋任航在接受采訪時說,公立醫院每天的接診量太大,而人力資源的不足也導致不能抽出專門的人員來負責患者的排隊問題。
“其實這是所有公立醫院存在的困難,公立醫院都要按照國家法定的收費標準執行,也就意味著財政的緊張,哪里還能專門聘人來負責秩序呢?”宋任航表示,醫生每天都在接連不斷地看診,而每次嘗試著把患者請出診室后,沒幾分鐘,診室里又會再站滿人。“我們根本也沒時間再去維持秩序了。”
但宋任航提出,如果患者感到尷尬,想要單獨就診,是可以向醫生提出的,醫生會滿足患者的需求讓其他人出去門口等待。“還是希望患者能多理解我們,養成排隊的習慣,為雙方都提供方便。”
此外,宋任航表示,一些比較敏感的疾病,或者要預約手術,醫生都會單獨找病人談話,不會有他人在場。
而針對部分患者關心的信息泄露問題,宋任航表示,國家有專門針對管理病人檔案的一套法律法規,并要求各家醫院嚴格執行,所以患者根本無需擔心信息被泄露。“哪怕是患者的親屬,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知患者信息的。”宋任航說,只要是具有刑事能力的人,醫院都只會對他本人和被本人授權的直系親屬告知病情,其他人員則需要持有患者本人簽署的授權書,才能對病情進行詢問。
律師說法
患者隱私權
不分科室
看感冒
也屬隱私
云南凌云律師事務所張曉山律師表示,患者隱私權應該是不分科室,不分病種的。“只要涉及個人的信息,都屬于個人隱私的范疇,包括普通的感冒發燒,也能被稱為 隱私 .”
張曉山律師提出,目前醫院由于患者人數較多,確實存在一些患者隱私權得不到保護的現象。“醫院除了需要加強秩序管理外,還要加強醫生的職業道德規范。當然,患者也應該自我約束,遵守秩序。”張曉山律師表示,患者在隱私權受到侵犯,比如需要和醫生單獨談話時,可以向醫生提出,醫生也有義務進行配合。必要時,患者則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