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醫藥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中醫藥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但中藥行業在走出國門,擴展海外市場的道路上卻屢遭坎坷。據《英國僑報》報道,英國藥物管理局宣布從2014年4月30日起嚴禁未經許可的中草藥成品在英國診所和市場消瘦,而至今沒有一種中草藥制品獲英國官方許可。這對于中藥的海外推廣和國際化無疑是個新的打擊。
國際化曾被視為中藥產業脫困突圍的一條路徑。傳統中藥有采用自然藥物、更強保健預防等特點,符合國際上新興的消費習慣,因而曾被寄予厚望。然而中藥國際化的效果并不佳,占據國際市場的份額很低。
“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水平仍然偏低,研發投入嚴重不足,仿、改制品種泛濫以及缺乏標準和規范等已成為主要制約瓶頸。由于缺少受市場認可的中藥標準體系,中醫藥在國際市場上仍處于尷尬地位,身份難以合法化,難以在國際市場上成為主流”.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郭凡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那造成我國中藥行業進軍國際市場屢屢受阻的原因有哪些?郭凡禮表示:首先,是制度上的問題,由于缺少中藥標準體系,中藥以西藥標準來衡量,這在根本上就限制了中藥的發展。其次,我國屢屢曝光中藥藥品“質量門”事件,使得國際市場對我國中藥的認可度降低,市場需求大幅萎縮。
中藥的國際化之路一直走得不是很順暢。由于缺乏完善明確的監管標準,在中藥材的加工中一直存在諸多不合理的環節,造成了假劣藥材甚至“毒藥材”,給我國的中藥形象帶來惡劣的影響。
就目前而言,中藥標準體系的缺失一直是制約中藥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半成品加工環節,無法通過準確的檢驗指標來確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目前,中藥的主要檢測方法還是依賴人工檢測,就是有經驗的專家通過觀察、品嘗等辦法判斷原材料的好壞,至于有毒添加物,更是沒有相關標準和成熟的檢測辦法。此外,中藥行業要開拓國際市場,中藥就要融入西方的醫藥體系,尤其要適應其在從實驗論證到具體應用都充滿量化、具體化標準的習慣時,便會遭遇文化差異。
不過,中藥標準體系的建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郭凡禮表示,傳統中藥復方成分不明,因此給中藥復方的質量控制、作用機制研究帶來極大的困難;中藥的藥效、毒理、制劑等也無法向現代化學藥看齊。簡單來說,原先是把一些藥材按照比例配在一起,但要按照中藥行業標準執行,就需要先提取這些藥材中產生作用的物質,再把這些物質按照規定的比例融合在一起。制定中藥行業標準先決條件是要分析每種藥材提取的各種物質并進行分門別類。
除了標準體系的建設,中藥企業的自律也同樣重要。此前,出現很多關于我國中藥原材料參雜有毒物質的報道,給我國中藥企業敲響了警鐘。中藥安全問題已不止影響其國際化,而是與基本民生息息相關。中藥企業不能以“傳統文化”為名來要求消費者的忠誠,市場競爭不會對任何所謂的“國粹”手下留情。
郭凡禮認為,要想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前提是中藥產業在我國已經步入成熟階段,而目前中藥產業在我國的發展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包括藥品質量安全、原材料質量安全、藥品流通等問題。只有盡快***各項行業標準促進行業規范化,才能為中藥走出國門打下夯實的基礎。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