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服藥誤區,你知道幾個?
2023-05-15 15:09
閱讀:2085
來源:見文末
作者:醫**漫
責任編輯:醫路漫漫
[導讀] 這些用藥誤區,你踩雷了嗎?
一天三次服藥通常指早餐、中餐、晚餐進行服用,與每隔8小時服用還是存在一定差異。部分患者將某些需隔8小時服用的藥物分早、中、晚三餐服用,若是早餐與中餐相隔不長,容易導致藥物濃度較高,繼而引起毒性反應。假設早餐時間為7點,中午11點為午餐,晚上7點吃晚飯。參照上述三個時間點,那么早餐與中餐間隔4小時,中餐與晚餐間隔8小時,晚餐和第二天早餐之間長達12小時。三個時間點的藥物濃度波動浮動較大,容易出現兩個現象:濃度過大導致的毒性反應和濃度過低導致的沒有療效。部分藥片,中央有刻痕,可沿刻痕掰開服用,但不可嚼碎。通常情況下,控釋片、緩釋片中的藥物含量比普通片高。若掰開或嚼碎后服用,藥物迅速吸收,會引起藥物中毒。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均屬于腸溶片,到腸道后才會釋放藥物。若掰開或嚼碎后服用,胃內酸性環境會影響藥物的穩定性,大大降低藥物療效。空腹服藥:若每日一次,應于早餐前 0.5-1 小時服用: 若每日2次,應于飯前1 小時或飯后 2 小時服用。對于這種現象,首先需注意服藥者何時想起自己忘記服藥;其次是查看忘記服用的是何種藥物。當發現其中某一次忘服后,若接近這次服藥時間,可補服,下一次按正規時間服用;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藥時間,則無須補服,下次服藥時服用當次劑量即可。不同藥理特性的藥物,需要區別對待,發生這種情況時可咨詢醫生或藥師。若是忘記服藥后下一次雙倍劑量,可能會將藥物的副作用加倍或造成身體負擔,如某些降壓藥。所以,漏服后臨床上一般不能雙倍劑量服用藥物。如果藥物對胃腸刺激過大,剛吃完就吐出整片藥物需要立即補服。如果嘔吐物中看不到藥物,且時間超過 2 小時后嘔吐。此時大多數藥物已經吸收,無需補服。普利類 (依那普利等) 降壓藥:可引起干咳。若出現干咳不要盲目服用止咳藥,可在醫生指導下換用沙坦類降壓藥 (纈沙坦等)。地平類 (氨氯地平等) 降壓藥:可引起踝部水腫。若出現踝部水腫,服用利尿藥無效。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藥) :可引起胃腸出血,如果出現黑便等,應及時就醫。非布司他 (降尿酸藥) :可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用藥期間應注意監測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癥狀及體征。某些中成藥含有毒性藥材,不能長期服用。牛黃清心丸、柏子養心丸、補腎益腦片等中成藥中含有“朱砂”,朱砂含有少量游離汞和可溶性汞鹽,汞可進入腦組織,容易形成蓄積中毒,對智力、記憶產生不利影響。古人也早已認識到朱砂的神經毒性,《本草從新》記載:“獨用多用,令人呆悶。”
每一種藥物都有其特定的化學成分,不同的化學成分相遇可能會產生配伍問題,需要咨詢藥師。臨床發現,含鈣、鎂、鋁、鉍的藥物不能與氟喹諾酮類、四環素類抗菌藥、青霉胺、雙膦酸鹽同時服藥;活性炭不能與一些藥物同時服用,以免由于吸附作用而失效(例如與降壓藥氨氯地平合用,服藥時間須間隔至少六小時);活菌制劑可以維持腸道生態平衡,而同時服用抗菌藥,可抑制活菌制劑的作用(這兩類藥物至少需要間隔兩小時服用,或者調整藥物選擇,如復合乳酸菌素膠囊與抗菌藥聯用并不受影響,但是地衣芽孢桿菌制劑就受影響)。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