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今日上午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國政協委員趙平、吳明江、李立明、陳仲強、吳明、王執禮出席并回答記者的提問。會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陳仲強談到:在縣鄉村調研中我們發現:村醫待遇不如獸醫。(3月10日《中國網》)
為何說給人看病的村醫待遇還不如獸醫?陳仲強委員的原話是這樣的:“第一,村醫沒有正式的編制。給牲畜看病的獸醫有國家正式編制,有學歷層次的要求,而村醫沒有。第二,村醫的繼續教育沒有著落。第三,村醫的收入,相當于他所在村的平均水平或者略低一點。”總結起來我國鄉村醫生的狀況就是:沒編制、沒學歷、收入低,這就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鄉村醫生最真實的寫照。
也許,有人會想當然地認為,村醫沒學歷、醫療技術水平低、收入低是一種見多不怪的“正常”現象。然而,在那些發達國家,村醫畢業于著名醫學院,擁有博士學歷,收入比城市里大醫院的醫生高的情況也并不少見。這種情況就如同發達國家的農民生活水平往往比城市居民高一樣讓國人感到不可思議。可想而知,要讓處于這種困境中的村醫為廣大農村患者提供有保障的醫療服務不過是一種奢望。
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國內的村醫會陷入這種不堪的困境呢?筆者以為,最主要的原因無非是有關部門在鄉村醫療保障建設上存在著政策盲點。不可否認,隨著醫改各項新政在全國范圍推進,新農合政策的全面鋪開,廣大農村地區的醫療保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譬如,農村患者參加了新農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看病負擔。曾經普遍門庭冷落的鄉鎮衛生院由于獲得了財政支持,通過實施藥品零差價消瘦等辦法,也贏得了更多患者的認可。然而,鄉鎮衛生院狀況的改善并不能完全滿足農村患者的醫療需求。
在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那些經濟欠發達、交通不便利的偏遠地區,村落里的患者距離鄉鎮往往間隔著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崎嶇山路,他們要到鄉鎮衛生院看病存在著諸多困難,而村醫則極大便利了村民在家門口及時就醫。他們的存在對保障村民的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是,村醫大多和以往一樣,既無法享受到財政保障,也缺乏有效的監管,其生存和發展都困難重重。村醫的困境和廣大偏遠農村地區長期處于城鄉二元體制,發展舉步維艱的境況息息相關。因此,村醫的困境折射的其實是廣大村民、廣大農村地區面臨的困境。
要徹底改變村醫面臨的這種困難處境,讓廣大村民享受到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有關部門就必須將村醫納入到醫療保障體系,讓經考核合格的村醫獲得財政支持,解決其收入和養老問題。與此同時,還要對鄉村醫生給予規范的監管,為其繼續教育、培訓創造條件,提供機會。這就要求**在醫療資源配置上要向廣大農村地區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
但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村醫不如獸醫、農村醫療水平過低、農民健康權利得不到良好保障的不正常現象,還得寄望于盡快從根本上消除城鄉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存在的巨大差異,盡快實現城鄉醫療保障一體化,讓幾億農民都能享受到優質、便利、便宜的公共醫療服務。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