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衛計委的要求,自2014年5月1日起,患者入住二級以上的醫院,將會與醫生一同簽訂一項協議,也就是《醫患雙方不收和不送“紅包”協議書》,承諾不收、不送紅包及貴重物品。
截至目前新規實施已過十余天,筆者對四川省、市、縣的部分二級以上的7家醫院進行調查發現,采用簽署專門協議拒絕紅包的醫院并不多,更多的醫院選擇將拒紅包的條款并入患者入院手續中,也有部分醫院采取回避態度,表示醫務人員拒收紅包有規定,少部分醫院暫未進行相關工作安排。
現狀一 醫生患者當面簽協議
據了解,成都市范圍內,按照國家衛計委的發文要求,簽署專門協議拒絕紅包的醫院已有兩家。
成都郫縣某醫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5月1日,該醫院還組織各住院科室,對簽協議拒紅包一事進行了特別說明,要求科室嚴格按照國家衛計委的相關要求進行執行,主管醫生與患者需要進行溝通后,方可簽署協議。“這個月入院的病人,主管醫生都必須親自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后,雙方當面簽署。”
而另一家簽署“紅包協議”的醫院也自5月1日起簽署“紅包協議”,醫院承諾“秉持平等、仁愛、誠信的職業精神為患者治療疾病,充分履行告知義務,廉潔行醫,不接受患者及家屬的‘紅包’和貴重禮品。”患者簽署欄上同樣寫有“不向醫務人員送‘紅包’、貴重禮品等”.
現狀二 列入醫患道德雙向承諾書
成都市一位醫療行業內部人士表示,國家衛計委發文要求將“紅包協議”納入病案管理,如果單獨簽署無疑會加大相關人員工作量,所以將“拒紅包”條款加入患者知情同意書或者入院告知上,這成為一些醫院的做法。
從南充市某三甲醫院了解到,自5月1日以來,入院患者及家屬與主管醫生和護士長簽訂《醫患道德雙向承諾書》的內容已經圍繞“拒紅包”進行了修改,醫務人員承諾文明行醫,熱心、精心、耐心、虛心應對患者及家屬,不開“大處方”、不開“搭車藥”、不收“紅包”、不推銷藥品等;患者及家屬則承諾尊重醫務人員、不干涉醫療行為、不索要與病情無關藥品、不送紅包等。簽名欄分設四欄,主管醫生、護士長、患者及家屬都需要簽下自己的名字。
現狀三 不表態也暫不執行
自今年2月,國家衛計委對“紅包協議”進行要求以來,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響,這也導致部分醫院采取回避態度。
一位成都某醫院紀檢工作人員表示,醫院對醫生收紅包的行為有嚴格規定,一經發現一定嚴懲,并且表示中國《執業醫師法》中有明確規定,醫師不得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醫生若有收紅包等貴重物品的行為是可以依照法律約束的,‘紅包協議’有點畫蛇添足。”這位工作人員分析,但對于醫院是否與患者簽署“紅包協議”,該工作人員并未表態。
微聲音
我在內科,工作三年來,從來沒被送過紅包,(簽協議患者不理解)我已經硬著頭皮跟他解釋這是衛計委規定,真等他看到協議后,還是對我說了句:“醫生,你想多了,我沒想過送你紅包。”當時真是尷尬到極點。
——成都第三人民醫院內科劉醫生
聽說一個故事。一小醫生,從醫數年,沒收過紅包,當然,也很少人送給他。工資雖低,但他知足常樂。但這些天,他太煩惱了。他天天拿著衛計委要求醫患雙方都要簽署的“拒收送紅包協議”給患者簽,下班的時候好幾個患者家屬追著他送紅包。他當然拒絕,但家屬堅持要送,并都說:“我搞懂了,我懂的……”
——華西醫院心內科楊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