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醫院作為深圳**的第一家綜合醫院,被當地居民習稱為“留醫部”,30多年過去了,“留醫部”成為深圳市民心目中綜合實力最強的醫院。
為滿足人民群眾的個性化、全面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自2014年1月起,深圳市人民醫院創新推出了“診室中第三把椅子”。該項舉措的思路是:在診室中多了一把椅子,即增加“醫生助理”這個角色,作為名醫專家與患者之間的紐帶和橋梁,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給患者提供診前、診中、診后的全程服務。
三大投入
目前“診室中第三把椅子”已在深圳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等科室推行,對超過3500名患者提供了全程醫療服務,包括診前門診預約提醒、診中細致治療、診后病情跟蹤隨訪、健康指導等。此舉幫助專家管理患者,將一次性的診療變為“全程管理”,將醫院服務延伸到院外,對慢性病進行長期管理。
傳統的診室中有專家一把椅子、病人一把椅子共2把,而“診室中第三把椅子”創新之處是在診室中多了一把椅子,是指多了一把“專家助理”的椅子,“專家助理”由全科醫生承擔。此舉表面來看是在診室增加一個醫生助理,實際是將診前、診中、診后的服務貫穿起來,實現了全程醫療服務。
“診室中第三把椅子”的投入主要涉及人員、系統軟件、硬件。
在人員投入方面,以神經內科、呼吸科、內分泌科等10大科室、11位主任專家為試點,組建專家團隊、醫生助理、健康管理師團隊,并逐步在全院鋪開。
在平臺系統軟件開發投入方面,根據醫院實際,開發了遠程健康管理平臺、隨訪系統,以科技手段保證監測數據、隨訪服務的對接和落實。
在硬件投入方面,深圳市人民醫院在全市建設100個健康小屋,方便患者家門口進行健康監測,幫助患者在院外落實醫囑和康復。
閉環的全程醫療服務
在實際操作中,深圳市人民醫院主要抓住了以下三個環節。
首先是人員培訓,包括崗位培訓、平臺系統操作培訓,如名醫診室管理規范、溝通框架、醫生端操作指南、隨訪系統使用、專科隨訪指南等。這使專科醫生與醫生助理之間合理分工、有效溝通、共同完成全程服務。在診室中,專家醫生主要是進行診斷,醫生助理主要是了解、記錄患者病情、記錄醫生醫囑,以利于診后通過隨訪等手段落實醫生醫囑。
其次是構建疾病按病種分級管理指標體系,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管理,避免責任風險。根據疾病的指標,醫院確定隨訪頻次,明確復診或健康小屋監測的處理機制。醫院對39個科室、100多個疾病病種制定了疾病管理標準和隨訪指南。
再次是在診后,由醫生助理督促患者落實醫生醫囑,按時在健康小屋或自測,根據隨訪、患者自我/健康小屋監測的數據,提供復診提醒、健康指導,督促患者按醫囑進行康復,提供診前指導,引導患者科學就醫。健康管理師在健康小屋向患者日常提供健康指標測量和健康指導。
以一位46歲的患者付先生為例,2014年11月10日他在深圳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就診,診斷為陳舊性腦梗死、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冠心病、右側頸內動脈狹窄。按照醫囑,醫生助理于11月24日起對該患者進行前后6次門診后的跟蹤隨訪,第一次門診后隨訪,付先生自述服降壓藥后血壓為110-120/70-80mmhg,晨起未服降壓藥時為140-150/80-90 mmhg;睡眠較淺,有便秘情況。醫生助理給予相應健康指導,并幫助預約復診。12月1日,付先生復診。12月22日,醫生助理再次隨訪,患者自述無明顯不適,睡眠、二便較好。自測血壓130/70-80mmhg。醫生助理給予相應健康指導,并幫助預約復診。2015年1月22日,醫生助理再次隨訪,付先生自述感覺良好,偶有輕微頭疼,血壓控制良好,自測血壓120-130/70-80mmhg。醫生助理給予相應健康指導,并幫助預約復診。此后,付先生于2015年1月28日、3月9日先后復診;醫生助理于2015年3月2日、5月8日、5月30日進行隨訪。
上述案例表明,“診室中第三把椅子”是診前、診中、診后全程、閉環的全程醫療服務的有效手段,是醫院專家服務的有效補充,是專家與患者之間的紐帶和橋梁,將醫生醫囑落實延伸到院外,隨時能了解到患者院外的病情變化,幫助患者有效進行康復。
優化資源利用
該舉措構建了專科醫生、全科醫生、健康管理師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對患者形成有效的閉環管理——由專科醫生進行診療,醫生助理輔助專科醫生提供患者診后的管理、隨訪跟蹤、康復指導,健康管理師在院外健康小屋提供日常健康服務。
“診室中第三把椅子”首次引入全科醫生“醫生助理”這個角色,將醫患溝通“3分鐘”延伸到院外,貫穿于患者康復的整個過程,保證了服務的專業性、頻率,患者就醫之后有人全程管理。此舉改變以往“一次性就診即終結式”服務模式,將醫療服務從院內延伸到院外,通過用藥指導、健康監測、康復指導、復診提醒、復診預約等方式,提升了慢性病康復水平,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達到治療效果。
醫生助理詳細記錄患者病情,并為患者提供隨訪服務,幫助復診預約,隨時解答患者疑問,極大緩解了“排隊3小時、就診3分鐘”的矛盾,讓患者得到了更多重視、關懷,使該醫院患者滿意度進一步上升,穩居深圳市三甲。醫生助理作為專家醫生的“經紀人”、“助手”,幫助專家進行患者管理,將專家醫生從繁瑣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有效緩解了專家資源緊張的問題,讓專家更加集中精力于疑難雜癥的診治。
在診療過程中,由醫生助理記錄、健康小屋自動上傳等形式,形成患者就醫全程電子健康檔案,為醫療服務連續性動態管理提供依據。這不僅是醫生診療的數據參考,也為全程健康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持。
以疾病管理標準、隨訪指南為指引,對各病種進行分級管理,病情穩定、日常管理引導到健康小屋監測,減少盲目就醫;當需要復診時,提供復診提醒和預約掛號,實現分級管理,引導科學、有序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