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君蒲
近日來醫院的研究生復試在火熱中落下帷幕,2015級的新鮮研究生也即將出爐。而今年是中國全面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方案的元年,在研究生面試中也難免涉及到這方面的話題,其中一位考生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當大部分考生要求專業型研究生時,他堅持要求選學術型,導師感到詫異,他慷慨地回答“在研究生階段只想專心的做研究,人生不差3年再規培”,把導師感動的一塌糊涂立馬收之。
當然,在住院醫師規培政策的大背景下,今年的研究生專業型比以往更加吃香,原因眾所周知,專業型研究生從今年開始都是“四證合一”,而學術型的研究生畢業后還需要接受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能從事臨床工作;在同樣的背景下,今年應屆本科畢業生的考研**也無比高漲,需知往年還有存在讀研還是規培的選項,如今從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上考慮,也只剩下考研華山一條路。所以,今年可以說是“全民研究生”和“全民住院醫”.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3年后,這些拿著“四證合一”的應屆碩士或者博士畢業生面向全國的醫療衛生市場,我們會為“應屆碩士或者博士畢業生的臨床水平大幅提高”感到驚喜,還是為“他們的學術研究水平下降”而感到擔憂?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政策,是真的為全民培養出合格的臨床醫師?還是僅僅多發一張證書?這些“四證合一”的畢業生們會不會只是“正宗國產山寨貨”而遠非想象中的“原裝進口高端產品”?
我發出這樣的疑問和擔憂,并不是在杞人憂天或者癡人說夢,從近幾年的研究生擴招和本人所在單位試點的“5+3”研究生的現狀已經完全可以預見。10年前,因為醫學類人才的缺乏,更因為高層次的醫學人才缺乏,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各層次都在擴招,本碩七年制、本碩博八年制一片欣欣向榮,老百姓憧憬著“以后都是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給咱們老百姓看病”,結果發現高學歷的醫學畢業生根本不等同于高水平的臨床醫生,高學歷的醫學人才是多了,但中國的整體醫療衛生水平并未見增長,反而學歷貶值得如同廁紙。同樣的,本人所在單位近兩年開始試行“5+3”研究生,內容和2015年實行的專業型研究生“四證合一”一樣,該項目研究生有兩年半的時間為二級學科輪轉,剩下半年時間為科研訓練,該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可以說忽略不計,臨床水平就要看每個培訓基地的教學水平了。
所以,我認為,如果不提高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本的教學水平,不完善住院醫師培訓的教學體系,沒有嚴格的住院醫師培訓考核標準,所謂的全面實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最終的結果就是專業型研究生臨床水平不達標,科研水平跟不上,而學術型的研究生畢業后也將浪費3年在毫無含金量的規培上。到那時,所謂的規培證書也會如同廢紙。
中國的教育喜歡揠苗助長、喜歡搞“全才”,結果造就了很多傷仲永的故事,就像七年制、八年制和如今的“四證合一”,希望一畝稻田可以畝產幾千公斤,一下子就解決全國老百姓的“溫飽”問題。而醫學教育最怕的就是揠苗助長,必須循序漸進。如果我們要學習歐美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就要學習其核心的精髓——專業規范醫學教育體系。所以,在目前全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貿然的擴大和推廣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對未來醫學人才的培訓未必起到實質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