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治療是冠心病患者的標準治療措施之一,但在臨床實踐中,不同患者對抗血小板治療的反應性存在差異。通過血小板功能檢測可了解個體對抗血小板治療的反應性,并據此調整治療方案。那么問題來了,臨床上該如何檢測對抗血小板治療的反應多樣性?對不同的檢測結果又該如何處理呢?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使我國冠心病患者更好地從抗血小板治療中獲益,近期,以**總醫院韓雅玲院士為首的專家組制定了《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反應多樣性臨床檢測和處理的中國專家建議》。
該建議的核心內容如下:
1.已接受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患者,不推薦阿司匹林治療反應檢測。在與P2Y12抑制劑合用時,即使血小板功能檢測結果提示阿司匹林治療反應不佳,也不推薦增加阿司匹林劑量(超過100 mg/d)。
2.P2Y12抑制劑治療反應監測推薦應用VerifyNow或VASP檢測,無條件時可采用光學比濁法(LTA), 但需注意操作標準化。
3.P2Y12抑制劑治療反應監測對接受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的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意義較大,但不推薦常規使用,其適用人群為血栓高危患者:如接受氯吡格雷治療時發生了支架血栓;臨床和手術結果提示血栓風險明顯增高(如肥胖、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術中出現夾層、無復流等);左主干病變、單支開放血管、多支血管病變、橋血管病變及彌漫病變需多枚支架重疊等高危病變PCI術后。
4.未行PCI且經藥物治療病情已穩定的ACS患者或穩定性心絞痛行非復雜PCI者,不推薦常規血小板高反應性(HPR)篩查。
5.不推薦常規CYP2C19基因型檢測。PCI術后血栓高危、且計劃調整P2Y12抑制劑治療方案的患者, 推薦行血小板功能檢測,建議同時行CYP2C19基因型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調整抗血小板治療方案。
6.對于ACS接受PCI的患者,氯吡格雷和新型P2Y12抑制劑(如替格瑞洛等)均為一線用藥,在實際選擇時應充分權衡血栓和出血風險。血栓風險較高且常規劑量氯吡格雷治療呈低反應者,建議首選新型P2Y12抑制劑;如因其他原因不能接受新型P2Y12抑制劑治療者,可根據血小板功能、CYP2C19基因型和臨床特點增加氯吡格雷劑量;出血風險較高者,建議首選氯吡格雷。
7.穩定性心絞痛接受非復雜PCI的患者,推薦首選氯吡格雷。
原始來源: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反應多樣性臨床檢測和處理的中國專家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986-991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