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的研究人員Chia-Hao Chang等研究發現,在抗結核治療的老年人群中,腎功能損傷并不罕見,出現發熱和皮疹可能與腎功能恢復有關。但在大部分從AKI治愈的患者中,利福平仍可繼續使用。相關研究發表于近期的BMC Infect Dis雜志。
此前報道顯示,患者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后可能出現急性腎功能損傷(AKI),但是對于老年患者抗結核治療后腎功能情況及預后的因素報道甚少。為明確老年患者中抗結核藥物導致的AKI發生率,并分析其轉歸和腎功能恢復的預測指標。Chia-Hao Chang等人回顧分析了2006年至2010年間抗結核治療的患者的醫療記錄。他們根據AKI網絡組設定的標準定義AKI,將腎功能恢復定義為血清肌酐恢復到基線水平,并采用Cox回歸來發現腎功能恢復的預測指標。
研究結果顯示,在1394例抗結核治療患者中,99例(7.1%)患者發生AKI.平均年齡為68歲,且以男性為主。60例(61%)患者在抗結核治療2個月內發生AKI,其中11例既往使用過利福平。30例(30%)患者合并有慢性腎病或終末期腎病。腎功能恢復的中位時間為39.6天。腎功能恢復的預測因素包括在AKI初期有發熱、皮疹和胃腸道失調。在71例從AKI恢復的患者中,有68例(87%)患者再次或繼續使用利福平。
相關閱讀:
科學用藥降低藥物相關性腎損傷風險
糖尿病患者易形成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并發癥。在不同的研究中,急性腎損傷...[詳細]
Eculizumab可用于治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通用名為...[詳細]